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及设备论文--自动化系统论文--自动控制、自动控制系统论文

基于压电智能结构的振动主动控制算法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1. 绪论第10-17页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第10-11页
    1.2 压电智能结构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13页
        1.2.1 智能结构和智能材料第11页
        1.2.2 压电智能结构建模的研究现状第11-13页
    1.3 振动主动控制技术的研究现状第13-15页
        1.3.1 振动主动控制的发展第13页
        1.3.2 振动主动控制算法设计的研究现状第13-15页
    1.4 文章研究内容及章节安排第15-17页
2. 压电智能结构动力学模型的建立与分析第17-31页
    2.1 基于压电智能结构的振动主动控制系统第17-18页
    2.2 压电材料及特性第18-21页
        2.2.1 压电材料的基本特性第18-19页
        2.2.2 压电方程第19-21页
    2.3 压电智能结构模型建立第21-26页
        2.3.1 单输入单输出型压电智能梁的动力学模型第22-24页
        2.3.2 多输入多输出型压电智能梁的动力学模型第24-25页
        2.3.3 多输入单输出型压电智能梁的动力学模型第25-26页
    2.4 压电智能梁的状态空间描述第26-29页
        2.4.1 单输入单输出型压电智能梁的状态空间方程第26-28页
        2.4.2 多输入多输出型压电智能梁的状态空间方程第28-29页
        2.4.3 多输入单输出型压电智能梁的状态空间方程第29页
    2.5 压电智能梁设置第29-30页
        2.5.1 悬臂梁与压电片参数设置第29-30页
        2.5.2 压电片位置设置第30页
    2.6 本章小结第30-31页
3. 基于扰动观测的多种压电智能结构复合振动主动控制第31-55页
    3.1 引言第31页
    3.2 PID控制理论第31-37页
        3.2.1 经典PID控制第31-33页
        3.2.2 积分分离的PID控制第33-34页
        3.2.3 多种群遗传算法优化PID控制器第34-37页
    3.3 基于扰动观测的复合控制器设计第37-39页
        3.3.1 扰动观测器的设计第37-38页
        3.3.2 复合控制器设计第38-39页
    3.4 单输入单输出型结构的复合振动主动模态控制第39-47页
        3.4.1 单模控制仿真实验第39-45页
        3.4.2 多模控制仿真实验第45-47页
    3.5 多输入多输出型结构的复合振动主动模态控制第47-50页
    3.6 多输入单输出型结构的复合振动主动模态控制第50-54页
        3.6.1 仿真实验第50-52页
        3.6.2 仿真结果比较分析第52-54页
    3.7 本章小结第54-55页
4. 针对复合控制器的补偿改进及其应用研究第55-78页
    4.1 引言第55页
    4.2 考虑系统中传感器量测噪声的复合控制器第55-58页
    4.3 具有去除传感器量测噪声功能的改进控制算法第58-62页
        4.3.1 针对传感器量测噪声的改进算法设计第58-60页
        4.3.2 改进算法的仿真实验第60-62页
    4.4 压电智能结构的振动主动控制系统时滞分析第62-67页
    4.5 引入时滞补偿的复合控制算法第67-76页
        4.5.1 自适应Smith控制第67-70页
        4.5.2 复合控制器的时滞补偿第70页
        4.5.3 单时滞情况下的补偿控制仿真第70-74页
        4.5.4 多时滞情况下的补偿控制仿真第74-76页
    4.6 本章小结第76-78页
5. 总结与展望第78-80页
参考文献第80-84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取得的研究成果第84-85页
致谢第85-86页

论文共8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冲击波测试系统与动态特性补偿研究
下一篇:基于区域极点配置H2/H控制的微纳卫星姿态控制系统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