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17页 |
1.1 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 第8-10页 |
1.1.1 论文选题来源 | 第8页 |
1.1.2 研究背景 | 第8-9页 |
1.1.3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1.2 热泵型汽车空调的研究现状 | 第10-15页 |
1.2.1 R134a热泵型汽车空调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2.2 低温工况下热泵型汽车空调应用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1.3 与本课题技术相关的低温空气源热泵系统 | 第15-16页 |
1.3.1 二级压缩-带中间冷却器的热泵系统 | 第15页 |
1.3.2 双级压缩-带经济器的热泵系统 | 第15-16页 |
1.3.3 准二级压缩-带经济器的热泵系统 | 第16页 |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第2章 电动汽车低温热泵型空调系统循环 | 第17-27页 |
2.1 普通热泵空调系统实际循环 | 第17-18页 |
2.2 低温工况电动汽车热泵空调制热能力衰弱分析 | 第18-20页 |
2.2.1 逆卡诺循环 | 第18-19页 |
2.2.2 低温工况下电动汽车热泵空调制热能力衰弱分析 | 第19-20页 |
2.3 电动汽车低温热泵型空调系统循环 | 第20-24页 |
2.3.1 电动汽车低温热泵型空调系统的制冷(热)循环过程 | 第20-22页 |
2.3.2 双级压缩带中压吸气口的汽车热泵用涡旋压缩机 | 第22-24页 |
2.4 电动汽车低温热泵型空调系统理论分析 | 第24-25页 |
2.4.1 带喷射经济器的准二级压缩热泵系统循环分析 | 第24页 |
2.4.2 带喷射经济器的准二级压缩热泵系统循环的热力分析 | 第24-25页 |
2.4.3 电动汽车低温热泵系统循环与普通热泵系统循环比较 | 第25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5-27页 |
第3章 电动汽车低温热泵型空调系统制热性能实验研究 | 第27-41页 |
3.1 电动汽车低温热泵型空调实验样机介绍 | 第27-29页 |
3.2 实验测试系统介绍 | 第29-34页 |
3.2.1 实验测试系统 | 第29-32页 |
3.2.2 测试原理 | 第32页 |
3.2.3 实验测试仪器及精度 | 第32-34页 |
3.3 实验方案 | 第34-37页 |
3.3.1 实验测试相关标准 | 第34页 |
3.3.2 电动汽车低温热泵样机系统流程和参数测试点布置 | 第34-36页 |
3.3.3 电动汽车低温热泵型空调制热性能测试实验工况 | 第36-37页 |
3.4 实验结果及分析 | 第37-40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第4章 电动汽车低温热泵型空调系统整车环模试验研究 | 第41-49页 |
4.1 试验条件 | 第41-42页 |
4.1.1 试验测试设备 | 第42页 |
4.2 制冷环模试验 | 第42-46页 |
4.2.1 制冷试验环境工况 | 第42-43页 |
4.2.2 试验过程 | 第43页 |
4.2.3 试验结果 | 第43-46页 |
4.3 制热环模试验 | 第46-48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第5章 电动汽车低温热泵系统(火用)分析 | 第49-55页 |
5.1 电动汽车低温热泵系统火用)分析 | 第49-51页 |
5.1.1 电动汽车低温热泵系统各部件(火用)损失 | 第49-51页 |
5.1.2 (火用)损失与(火用)效率 | 第51页 |
5.2 (火用)分析结果讨论 | 第51-53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53-55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5-57页 |
6.1 结论 | 第55页 |
6.2 展望 | 第55-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0页 |
致谢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