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国家行政管理论文--国家机关工作与人事管理论文

环境群体性事件下政府善治与公众参与的机制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第1章 绪论第8-25页
    1.1 研究背景第8-9页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9-10页
        1.2.1 研究目的第9页
        1.2.2 研究意义第9-10页
    1.3 文献综述第10-14页
        1.3.1 国外研究现状第10-11页
        1.3.2 国内研究现状第11-13页
        1.3.3 研究述评第13-14页
    1.4 研究假设第14-19页
    1.5 概念界定第19-20页
    1.6 理论基础第20-23页
    1.7 研究思路与方法第23-25页
        1.7.1 研究思路第23页
        1.7.2 研究方法第23-25页
第2章 案例研究:上海市松江国轩电池厂环境群体性事件第25-35页
    2.1 事件背景介绍第25-29页
        2.1.1 上海市松江工业区第25-26页
        2.1.2 国轩新能源项目第26页
        2.1.3 选址周边人文环境第26-29页
    2.2 环境群体性事件的产生及原因第29-35页
        2.2.1 政府封闭式决策信息传递不充分第29-30页
        2.2.2 环评机构打擦边球环评真实性受质疑第30-31页
        2.2.3 公民参与缺乏理性风险认知存在偏差第31-33页
        2.2.4 环保NGO集体失语 未发挥有效作用第33-35页
第3章 上海市松江国轩电池厂环境群体性事件有效解决的路径分析第35-40页
    3.1 政府持续沟通坚持对公民负责第35-38页
        3.1.1 专家论证严谨科学第35-36页
        3.1.2 新闻发言人公开务实第36页
        3.1.3 开放信访办畅通渠道第36-37页
        3.1.4 尊重民意为民负责第37-38页
    3.2 公民主动参与维护环境权益第38页
    3.3 企业敞开大门用实际行动讲话第38-40页
第4章 构建环境群体性事件下政府善治与公众参与的机制第40-53页
    4.1 构建政府善治与公众参与机制路径分析第40-48页
        4.1.1 政府层面第40-44页
            4.1.1.1 倾听民意尊重民意第40-41页
            4.1.1.2 形成公众参与的良好社会环境第41-42页
            4.1.1.3 构建有效的信息沟通反馈机制第42-43页
            4.1.1.4 制定有效参与的政策机制第43-44页
        4.1.2 公众层面第44-48页
            4.1.2.1 公民实现有序参与第44-45页
            4.1.2.2 NGO自我整合提升第45-47页
            4.1.2.3 企业增强社会责任第47-48页
    4.2 政府善治与公众参与实现多主体协同共治第48-53页
        4.2.1 地方政府、NGO与公民的良性互动第50页
        4.2.2 地方政府、NGO与企业的良性互动第50-51页
        4.2.3 企业、NGO与公民的良性互动第51-53页
第5章 结论与展望第53-56页
    5.1 研究结论第53-54页
    5.2 未来展望第54-56页
参考文献第56-58页
附录A 环境群体性事件公众认知度调查及问卷分析第58-64页
附录B 调研日志第64-66页
附录C 访谈提纲第66-67页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67-68页
致谢第68页

论文共6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內源合成控制根从头发生的机制研究
下一篇:多酚与人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