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6页 |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8-9页 |
二、文献综述 | 第9-11页 |
(一) 国外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二)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三、理论基础 | 第11-14页 |
(一) 基本概念 | 第11-12页 |
(二) 理论研究 | 第12-14页 |
四、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4-15页 |
(一) 研究思路 | 第14页 |
(二)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五、本文创新点 | 第15-16页 |
第二章 我国人口老龄化现状及影响 | 第16-20页 |
一、我国人口老龄化现状 | 第16页 |
二、我国人口老龄化特点 | 第16-18页 |
(一) 中国老龄人口基数大,老龄化发展速度快 | 第16-17页 |
(二) 人口老龄化地区发展不平衡 | 第17页 |
(三) 人口老龄化超前于经济发展水平 | 第17-18页 |
(四) 空巢化程度加剧 | 第18页 |
三、人口老龄化对养老方式的影响 | 第18-20页 |
(一) 传统家庭养老功能弱化 | 第18-19页 |
(二) 社会养老负担加重 | 第19-20页 |
第三章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我国养老保障方式的选择 | 第20-31页 |
一、我国养老方式的分类 | 第20-23页 |
(一) 家庭养老 | 第20页 |
(二) 社会养老 | 第20-21页 |
(三) 居家养老 | 第21-22页 |
(四) 机构养老 | 第22页 |
(五) 社区养老 | 第22-23页 |
二、我国养老方式的比较 | 第23-26页 |
(一) 家庭养老 | 第23-25页 |
(二) 社会养老 | 第25-26页 |
三、以城市社区养老模式作为突破口的选择缘由 | 第26-31页 |
(一) 城市社区养老模式选择的初衷 | 第26-28页 |
(二) 推行以城市社区来承担养老重任的优势 | 第28-31页 |
第四章 我国城市社区居家养老现状、特点及问题——以江苏省如皋市为例 | 第31-55页 |
一、我国城市社区居家养老现状和特点 | 第31-33页 |
二、社区居家养老面临的问题和弊端 | 第33-36页 |
(一) 服务观念不到位 | 第33-34页 |
(二) 保障制度不完善 | 第34-35页 |
(三) 经费保障受制约 | 第35页 |
(四) 服务需求不对等 | 第35页 |
(五) 服务质量难保证 | 第35-36页 |
(六) 服务内容偏单调 | 第36页 |
三、我国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的作用 | 第36-38页 |
(一) 承续养老传统 | 第37页 |
(二) 满足心理需求 | 第37页 |
(三) 融入现代社会 | 第37-38页 |
(四) 减轻经济负担 | 第38页 |
(五) 利用现有资源 | 第38页 |
四、江苏省如皋市社区居家养老案例分析 | 第38-55页 |
(一) 如皋市老龄化情况 | 第38-39页 |
(二) 如皋市养老需求分析 | 第39-47页 |
(三) 如皋市社区居家养老状况 | 第47-50页 |
(四) 如皋市社区居家养老的特色 | 第50-52页 |
(五) 如皋市社区居家养老存在问题和不足 | 第52-53页 |
(六) 如皋市社区居家养老发展措施 | 第53-55页 |
第五章 国外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的借鉴经验及启示 | 第55-58页 |
一、国外社区照顾模式的介绍 | 第55-57页 |
(一) 美国的居家养老援助模式 | 第55-56页 |
(二) 澳大利亚的居家养老模式 | 第56页 |
(三) 瑞典的社区居家养老模式 | 第56-57页 |
二、国外社区养老模式的启示 | 第57-58页 |
第六章 完善我国城市社区居家养老发展对策 | 第58-65页 |
一、转变服务理念,完善保障制度 | 第58-59页 |
(一) 转换思维,更新社区居家养老的思想观念 | 第58页 |
(二) 加强宣传,营造社区居家养老的社会氛围 | 第58页 |
(三) 建章立制,完善社区居家养老的法规政策 | 第58-59页 |
二、鼓励多方参与,明确权责职能 | 第59-60页 |
(一) 制定发展规划 | 第59页 |
(二) 转变政府职能 | 第59页 |
(三) 加强政策扶持 | 第59页 |
(四) 落实各方责任 | 第59-60页 |
三、引入市场机制,拓展筹资渠道 | 第60-61页 |
(一) 增加政府财政投入 | 第60页 |
(二) 加强信息化建设 | 第60页 |
(三) 引入市场竞争机制 | 第60-61页 |
(四) 开拓养老资金来源 | 第61页 |
四、加强队伍建设,提高人员素质 | 第61-62页 |
(一) 培育专业人才队伍 | 第61页 |
(二) 提升护理人员素质 | 第61页 |
(三) 切实推进激励工作 | 第61-62页 |
五、拓宽服务内容,构建社会体系 | 第62-63页 |
(一) 按需调整服务项目 | 第62页 |
(二) 明确内部层次分工 | 第62页 |
(三) 充分调动社会力量 | 第62-63页 |
六、建立监督机制,加强动态管理 | 第63-65页 |
(一) 努力构建综合评估机制 | 第63页 |
(二) 全面实施动态服务管理 | 第63页 |
(三) 积极培育老年互助体系 | 第63页 |
(四) 大力发展老年体育文化 | 第63-64页 |
(五) 加强社区养老设施建设 | 第64-65页 |
第七章 结语 | 第65-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69页 |
后记 | 第69-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