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工人、农民、青年、妇女运动与组织论文--青年、学生运动与组织论文--中国青年、学生运动与组织论文--青年工作论文

新媒体修辞与青年亚文化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第1章 绪论第8-14页
    1.1 问题的提出第8页
    1.2 理论研究背景第8-11页
        1.2.1 国外研究现状第8-10页
        1.2.2 国内研究现状第10-11页
    1.3 研究内容第11-12页
    1.4 研究方法第12-14页
        1.4.1 理论与实证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第12页
        1.4.2 文献梳理法第12-13页
        1.4.3 重点探索,以点窥面的研究方法第13-14页
第2章 青年亚文化表征:新媒体修辞的出场第14-25页
    2.1 青年亚文化概念、范畴第14页
    2.2 新媒体修辞概念及其类型第14-16页
    2.3 新媒体修辞类型及其演变方式第16-22页
        2.3.1 新媒体修辞类型第16-21页
        2.3.2 新媒体修辞演变方式第21-22页
    2.4 新媒体修辞出场的现实语境第22-25页
        2.4.1 传播内容的改变——即时性拼贴、趣味性纽带第22-23页
        2.4.2 传播媒介的改变——媒介构建新文化第23-24页
        2.4.3 传播目的改变——短暂性的亚文化娱乐第24-25页
第3章 新媒体修辞成因分析第25-29页
    3.1 媒介平台对青年群体的赋权第25-26页
    3.2 文化包容带来的亚文化丰富第26页
    3.3 社会权力流转与新阶层的出现第26-27页
    3.4 修辞中的自我身份塑造第27-28页
    3.5 社会转型和结构断裂催生出新的修辞策略第28-29页
第4章 青年亚文化和新媒体修辞的内在关联与传播效应第29-34页
    4.1 新媒体修辞对青年亚文化的影响第29页
    4.2 青年亚文化对新媒体修辞的影响第29-30页
    4.3 新媒体修辞亚文化的传播效应第30-34页
        4.3.1 新媒体修辞的正传播效应第30-32页
        4.3.2 新媒体修辞的负传播效应第32-34页
第5章 新媒体修辞的未来走向第34-38页
    5.1 关注点从单纯恶搞转向热点事件第34页
    5.2 新媒体修辞从线上转到线下第34-35页
    5.3 新媒体修辞随着事件“更新换代”第35页
    5.4 主流文化、消费文化与新媒体新生词汇、语句的复杂关系第35-38页
        5.4.1 主流文化的协商与认同第35-36页
        5.4.2 青年亚文化与消费文化的互动第36-38页
第6章 主流文化与青年亚文化间的沟通策略第38-40页
    6.1 引导与规范使用第38页
    6.2 强化主流媒体自律引导第38-39页
    6.3 建立、健全网络参与监管方式第39-40页
第7章 结论与展望第40-41页
参考文献第41-44页
致谢第44页

论文共4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柳宗元在柳州》地方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研究
下一篇:地域文化视域下的山影传媒电视剧创作及其示范性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