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行政法论文--公用事业管理法令论文

山东济阳县拆迁安置工作问题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页
一、绪论第8-14页
    (一) 研究背景第8页
    (二)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8-10页
        1、研究目的第8-9页
        2、研究意义第9-10页
    (三) 研究综述第10-11页
        1、国内研究概述第10-11页
        2、国内研究评述第11页
    (四)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第11-12页
        1、研究思路第11-12页
        2、研究方法第12页
    (五) 研究的创新之处第12-14页
        1、研究角度创新第12-13页
        2、研究内容创新第13-14页
二、概念界定及研究依据第14-18页
    (一) 概念界定第14页
        1、拆迁的含义第14页
        2、拆迁安置的含义第14页
        3、和谐拆迁的含义第14页
    (二) 研究依据第14-16页
        1、和谐理论第14-15页
        2、冲突管理理论第15页
        3、有限政府理论第15-16页
    (三) 国内拆迁安置工作的实践探索第16-18页
        1、南海模式第16页
        2、昆山模式第16页
        3、望城模式第16页
        4、嘉兴模式第16页
        5、成都曹家巷模式第16页
        6、济南市原人民商场棚户区改造模式第16-17页
        7、德州市经济开发区八里庄社区模式第17-18页
三、山东济阳县拆迁安置工作现状分析第18-30页
    (一) 济阳县拆迁安置工作实践和取得的成绩第18-27页
        1、济阳县老城区拆迁安置工作实践和取得的成绩—保证工作让群众安心第18-20页
        2、济阳县新城区拆迁安置工作实践和取得的成绩一引入市场机制带动工作进行第20-26页
        3、济阳县崔寨镇拆迁安置工作实践和取得的成绩一努力保障村民养老等基本权力第26-27页
    (二) 济阳县拆迁安置工作存在的问题第27-30页
        1、拆迁安置难免流于形式、暴力冲突不时出现第28页
        2、补偿安置等制度开展滞后,补偿资金分配不公第28页
        3、规划的任意更改影响政府拆迁安置工作第28-29页
        4、极少数群众的漫天要价导致拆迁工作无法开展第29页
        5、配套设施不足以支撑拆迁安置工作的需要第29-30页
四、山东济阳县拆迁安置工作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第30-39页
    (一) 思想层面的原因第30-31页
        1、地方政府缺乏以人为本的理念第30-31页
        2、拆迁安置工作人员素质不高,执法方式简单粗暴第31页
    (二) 法律制度层面原因第31-34页
        1、拆迁安置方面法律法规不健全,拆迁安置工作推进缓慢第31-32页
        2、“公共利益”法律界定模糊,拆迁安置工作矛盾多发第32页
        3、相关制度尚需完善第32-34页
    (三) 政府层面原因第34-35页
        1、政府与民争利第34-35页
        2、政府政策延续性较差,存在随意更改现象第35页
    (四) 群众方面原因第35-37页
        1、群众对政策和程序了解不透彻第35-36页
        2、个别特定群众因历史遗留问题及自身原因不配合工作第36页
        3、不少群众存在从众心理第36-37页
    (五) 拆迁安置工作投入不足第37-39页
        1、拆迁安置工作投入资金有限第37页
        2、基础设计建设配套缓慢第37-39页
五、进一步做好山东济阳县拆迁安置工作的对策思考第39-50页
    (一) 国外拆迁安置对策借鉴第39-40页
    (二) 树立以人为本、文明和谐拆迁安置的理念第40-42页
        1、政府要摒弃错误政绩观,消除暴力拆迁安置的根源第40-41页
        2、提升执法人员的服务意识,熄灭暴力拆迁安置的导火索第41页
        3、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群众觉悟,奠定和谐拆迁安置的基础第41-42页
        4、关注并及时解决群众提出的热点问题第42页
    (三) 建立和完善拆迁安置方面的法律制度第42-46页
        1、完善拆迁安置监督方面的法律法规第42-43页
        2、以人本主义设定拆迁安置的法定条件第43-44页
        3、完善利益协调机制第44-45页
        4、建立提前介入机制,及时妥善化解群众矛盾第45页
        5、完善信访制度第45-46页
        6、完善拆迁评估体系第46页
    (四) 转变政府职能,加强拆迁安置工作的组织建设第46-47页
        1. 成立领导机构,落实领导责任第46页
        2. 直面村居,建立领导长效机制第46-47页
        3. 量化工作人员责任,完善考核体系第47页
    (五) 建立拆迁安置工作的监督体系第47-48页
        1. 引入第三方评估体系第47页
        2. 建立社会观察员机制,全程公开公正透明第47-48页
        3. 加大宣传,增强群众对拆迁安置工作的参与和监督力度第48页
        4. 设立无相关利益人进行户型及人口界定制度第48页
    (六) 探索和完善拆迁安置模式和方式第48-50页
        1. 安置方面第48页
        2. 就业培训方面第48页
        3. 社会保障方面第48-49页
        4、安置补偿费用支付方面第49-50页
六、结论第50-51页
参考文献第51-53页
附件一第53-54页
附件二第54-55页
致谢第55-56页

论文共5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AGEs对结肠癌细胞上皮间质转化及肿瘤干细胞标志物的影响
下一篇:智能行驶车辆定位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