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矿业工程论文--选矿论文--选矿流程与方法论文--浮游选矿论文

胺类捕收剂对白云母表面水化作用影响的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第1章 文献综述第9-19页
    1.1 研究背景第9页
    1.2 云母类矿物的结构第9-10页
    1.3 云母类矿物的浮选研究第10-13页
        1.3.1 伯胺类捕收剂的运用第10-12页
        1.3.2 季铵类捕收剂的运用第12-13页
    1.4 云母类矿物浮选的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第13-17页
        1.4.1 分子动力学模拟软件第14-15页
        1.4.2 分子动力学模拟在矿物浮选中的运用第15-17页
    1.5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17页
    1.6 研究内容第17-19页
第2章 胺类捕收剂对白云母表面的影响第19-27页
    2.1 引言第19页
    2.2 白云母表面接触角分析第19-22页
        2.2.1 实验准备第19-20页
        2.2.2 DDA对白云母表面接触角的影响第20-21页
        2.2.3 DTAB对白云母表面接触角的影响第21页
        2.2.4 CTAB对白云母表面接触角的影响第21-22页
    2.3 白云母表面AFM分析第22-26页
        2.3.1 实验准备第22-23页
        2.3.2 吸附不同捕收剂后白云母表面AFM图像第23-26页
    2.4 本章小结第26-27页
第3章 相同链长伯铵和季铵盐对白云母水化过程的影响第27-47页
    3.1 引言第27页
    3.2 模型和计算方法第27-31页
        3.2.1 模型第27-31页
    3.3 结果和讨论第31-45页
        3.3.1 白云母-捕收剂-水分子模型水化结果第31-32页
        3.3.2 水分子在白云母(001)面的吸附形态分析第32-35页
        3.3.3 相互作用能分析第35-37页
        3.3.4 水中氢氧原子相对浓度分布第37-41页
        3.3.5 界面处氢键相对浓度分布第41-45页
    3.4 本章小结第45-47页
第4章 不同链长的季铵盐对白云母水化过程的影响第47-64页
    4.1 引言第47页
    4.2 模型和计算方法第47-49页
        4.2.1 模型第47-49页
    4.3 结果和讨论第49-62页
        4.3.1 白云母-捕收剂-水分子模型水化结果第49-50页
        4.3.2 捕收剂覆盖率对捕收剂吸附构型的影响第50-52页
        4.3.3 水分子在白云母(001)面的吸附构型第52-55页
        4.3.4 水分子和白云母面的相互作用能第55-56页
        4.3.5 水中氢氧原子相对浓度分布第56-60页
        4.3.6 界面处氢键相对浓度分布第60-62页
    4.4 本章小结第62-64页
第5章 结论与展望第64-66页
    5.1 结论第64-65页
    5.2 展望第65-66页
参考文献第66-71页
致谢第71-72页
附录: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专利第72页

论文共7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CD147通过非依赖p53途径促进卵巢癌细胞糖代谢重编程的机制研究
下一篇:双壁钢围堰桁架支撑模型试验与适用计算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