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学习篮球普修教材的行为分析--以成都地区高校为例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1 绪论 | 第8-13页 |
1.1 选题依据 | 第8-11页 |
1.1.1 知识获取渠道的多元化对传统教材的冲击 | 第8页 |
1.1.2 体育教育专业培养目标的客观背景 | 第8-9页 |
1.1.3 篮球普修课程目标的客观要求 | 第9页 |
1.1.4 篮球教学活动的现实要求 | 第9-10页 |
1.1.5 体育技能类课程学习的特殊性 | 第10页 |
1.1.6 学生学习教材行为研究的匮乏 | 第10-11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1-13页 |
2 文献综述 | 第13-19页 |
2.1 国内外相关研究 | 第13页 |
2.2 概念界定 | 第13-15页 |
2.3 学习教材的重要性 | 第15-17页 |
2.4 行为分析的理论 | 第17-19页 |
3 对象与方法 | 第19-22页 |
3.1 研究对象 | 第19页 |
3.2 研究方法 | 第19-22页 |
3.2.1 文献资料法 | 第19页 |
3.2.2 问卷调查法 | 第19-20页 |
3.2.3 访谈法 | 第20-21页 |
3.2.4 数理统计法 | 第21-22页 |
4 结果与分析 | 第22-48页 |
4.1 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是学习教材行为的主体 | 第22-25页 |
4.1.1 学习教材的需要产生 | 第22-23页 |
4.1.2 学生学习教材的动因调查 | 第23页 |
4.1.3 学生教材的主观认知 | 第23-24页 |
4.1.4 学生学习教材的情况调查 | 第24-25页 |
4.2 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学习教材行为的客体 | 第25-26页 |
4.2.1 行为客体的客观存在 | 第25页 |
4.2.2 高校现用篮球教材的内容 | 第25-26页 |
4.3 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学习教材行为的环境 | 第26-29页 |
4.3.1 课程设置情况 | 第26-27页 |
4.3.2 学生学习教材的影响因素 | 第27-28页 |
4.3.3 学生知识获取渠道 | 第28-29页 |
4.4 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学习教材的行为手段 | 第29-42页 |
4.4.1 预设行为 | 第29-33页 |
4.4.2 学习行为 | 第33-36页 |
4.4.3 评价行为 | 第36-42页 |
4.5 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学习教材的行为结果 | 第42-48页 |
4.5.1 学习教材行为的结果 | 第42-43页 |
4.5.2 行为结果的分析 | 第43-48页 |
5 结论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1页 |
附件1 | 第51-55页 |
附件2 | 第55-56页 |
致谢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