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5-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第1章 引言 | 第10-15页 |
| 1.1 选题依据 | 第10-11页 |
| 1.1.1 选题背景 | 第10页 |
| 1.1.2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页 |
| 1.3 研究方法与研究内容 | 第13-15页 |
| 1.3.1 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 1.3.2 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 第2章 湘江流域水污染概述 | 第15-21页 |
| 2.1 湘江流域水污染现状 | 第15-18页 |
| 2.1.1 重金属污染不容乐观 | 第15-16页 |
| 2.1.2 城镇生活污水排放量日益加重 | 第16-17页 |
| 2.1.3 农业污染不可忽视 | 第17-18页 |
| 2.2 湘江流域水污染特点 | 第18-21页 |
| 2.2.1 污染源的多样性 | 第18-19页 |
| 2.2.2 区域污染的差异性 | 第19页 |
| 2.2.3 不利影响的多方面性 | 第19-21页 |
| 第3章 湘江流域水污染治理立法与问题 | 第21-28页 |
| 3.1《湖南省湘江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及制度不完善 | 第21-23页 |
| 3.2 管理体制及管理机构不合理 | 第23-24页 |
| 3.3 流域水污染治理主体单一 | 第24-25页 |
| 3.4 法律责任规定过轻导致违法成本低 | 第25-28页 |
| 第4章 美国密西西比河流域水污染治理立法借鉴 | 第28-35页 |
| 4.1 美国密西西比河流域水污染防治法律 | 第29-30页 |
| 4.2 美国密西西比河流域水污染治理管理体制 | 第30-31页 |
| 4.3 美国密西西比河流域水污染治理的主体 | 第31-32页 |
| 4.4 美国密西西比河流域水污染治理的法律责任 | 第32-34页 |
| 4.5 美国密西西比河流域水污染治理对湘江流域水环境治理的启示 | 第34-35页 |
| 第5章 湘江流域水污染治理完善建议 | 第35-44页 |
| 5.1 完善流域水污染治理法律体系 | 第35-36页 |
| 5.1.1 完善流域水污染防治法律体系应遵循的原则 | 第35页 |
| 5.1.2 制定专门的流域水污染防治法 | 第35-36页 |
| 5.2 完善生态补偿制度与排污总量控制制度 | 第36-37页 |
| 5.2.1 完善生态补偿制度 | 第36-37页 |
| 5.2.2 完善排污总量控制制度 | 第37页 |
| 5.3 重构湘江流域水环境治理的管理体制 | 第37-39页 |
| 5.3.1 明确湘江保护协调委员会的性质和地位 | 第38-39页 |
| 5.3.2 赋予湘江保护协调委员会相应的职权 | 第39页 |
| 5.3.3 加强各级以及各单位之间的互相协作 | 第39页 |
| 5.4 引导公众及非营利组织参与治理污染 | 第39-42页 |
| 5.4.1 加强对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知识的宣传普及与科学教育 | 第40-41页 |
| 5.4.2 明确规定公众参与的方式与程序等 | 第41页 |
| 5.4.3 完善信息公开制度 | 第41页 |
| 5.4.4 大力发展非政府环境保护公益组织 | 第41-42页 |
| 5.5 加重法律责任 | 第42-44页 |
| 5.5.1 对行政责任的完善 | 第42页 |
| 5.5.2 对刑事责任的完善 | 第42-43页 |
| 5.5.3 对民事责任的完善 | 第43-44页 |
| 第6章 结语 | 第44-45页 |
| 致谢 | 第45-46页 |
| 参考文献 | 第46-49页 |
| 附录 | 第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