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云计算平台的统计综合法负荷建模的研究
|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1 绪论 | 第13-21页 |
| 1.1 电力系统负荷建模的重要意义 | 第13-14页 |
| 1.2 负荷建模的发展历程 | 第14-15页 |
| 1.3 负荷建模的基本方法 | 第15-16页 |
| 1.3.1 统计综合法 | 第15-16页 |
| 1.3.2 总体测辨法 | 第16页 |
| 1.3.3 故障拟合法 | 第16页 |
| 1.4 云计算在当今世界电力系统中的发展现状 | 第16-19页 |
| 1.4.1 云计算在国外电力系统中的发展现状 | 第17-18页 |
| 1.4.2 云计算在我国电力系统中的发展现状 | 第18页 |
| 1.4.3 基于云计算的电力系统负荷建模 | 第18-19页 |
| 1.5 负荷建模工作中遇到的困难 | 第19-20页 |
| 1.6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20-21页 |
| 2 电力系统建模理论基础 | 第21-43页 |
| 2.1 统计综合法负荷建模 | 第21-24页 |
| 2.1.1 统计综合法的基本原理 | 第21-22页 |
| 2.1.2 统计综合法的基本流程 | 第22-24页 |
| 2.2 负荷的模型与结构 | 第24-27页 |
| 2.2.1 静态负荷模型 | 第24-25页 |
| 2.2.2 动态负荷模型 | 第25-27页 |
| 2.3 负荷特性的分类与综合 | 第27-36页 |
| 2.3.1 模糊C均值聚类方法 | 第27-28页 |
| 2.3.2 行业构成比例的提取方法 | 第28-30页 |
| 2.3.3 负荷特性集结 | 第30-36页 |
| 2.4 负荷模型的参数辨识 | 第36-39页 |
| 2.4.1 幂函数模型参数辩识 | 第36-37页 |
| 2.4.2 非线性动态模型一般形式的参数辩识 | 第37-38页 |
| 2.4.3 负荷模型参数辨识方法 | 第38-39页 |
| 2.5 常见设备负荷特性研究 | 第39-42页 |
| 2.6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 3 云计算平台下的负荷建模 | 第43-63页 |
| 3.1 负荷组成数据信息获取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 第43-44页 |
| 3.2 云计算平台下的负荷组成信息采集模块 | 第44-46页 |
| 3.2.1 模块设计目标 | 第44页 |
| 3.2.2 构建思路 | 第44-46页 |
| 3.3 系统开发 | 第46-48页 |
| 3.3.1 Java程序设计技术 | 第46-47页 |
| 3.3.2 模块数据管理 | 第47-48页 |
| 3.4 Hadoop框架 | 第48-59页 |
| 3.4.1 HDFS分布式文件系统 | 第49-51页 |
| 3.4.2 并行计算模型MapReduce | 第51-57页 |
| 3.4.3 Hbase开源数据库 | 第57-59页 |
| 3.5 电力负荷信息采集系统功能描述与界面展示 | 第59-62页 |
| 3.6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 4 算例分析 | 第63-74页 |
| 4.1 基本参数的设置和方法确定 | 第63-65页 |
| 4.2 静态负荷模型仿真分析 | 第65-69页 |
| 4.3 动态负荷模型仿真分析 | 第69-72页 |
| 4.4 本章小结 | 第72-74页 |
| 5 结论与展望 | 第74-76页 |
| 5.1 结论 | 第74-75页 |
| 5.2 展望 | 第75-76页 |
| 参考文献 | 第76-80页 |
| 致谢 | 第80-81页 |
| 个人简历、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以及研究成果 | 第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