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4-8页 |
| Abstract | 第8-12页 |
| 中英文缩略词 | 第16-17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7-18页 |
| 第2章 综述 | 第18-29页 |
| 2.1 围拔管期应激反应的神经内分泌变化 | 第18页 |
| 2.2 局麻药的理化性质、作用机制及影响其渗透的因素 | 第18-20页 |
| 2.2.1 理化性质 | 第18-19页 |
| 2.2.2 作用机制 | 第19页 |
| 2.2.3 影响局麻药渗透作用的因素 | 第19-20页 |
| 2.3 丁卡因在临床上的应用 | 第20-21页 |
| 2.4 利多卡因在临床上的应用 | 第21-23页 |
| 2.5 甲状腺疾病的分类 | 第23-25页 |
| 2.5.1 甲状腺肿 | 第23页 |
| 2.5.2 甲状腺毒症 | 第23-24页 |
| 2.5.3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 第24页 |
| 2.5.4 甲状腺炎 | 第24页 |
| 2.5.5 甲状腺结节 | 第24页 |
| 2.5.6 甲状腺癌 | 第24-25页 |
| 2.6 结节性甲状腺肿伴甲亢的特殊性 | 第25页 |
| 2.7 甲状腺功能亢进的病理生理机制及临床表现 | 第25-26页 |
| 2.8 甲状腺术后并发症及处理 | 第26-29页 |
| 2.8.1 呼吸困难和窒息 | 第26页 |
| 2.8.2 创口出血 | 第26-27页 |
| 2.8.3 神经损伤 | 第27页 |
| 2.8.4 手足抽搐 | 第27页 |
| 2.8.5 甲状腺危象 | 第27-28页 |
| 2.8.6 甲状腺功能减退 | 第28页 |
| 2.8.7 甲亢复发 | 第28-29页 |
| 第3章 资料与方法 | 第29-34页 |
| 3.1 病例选择标准 | 第29页 |
| 3.2 病例排除标准 | 第29页 |
| 3.3 术前准备标准 | 第29页 |
| 3.4 主要试剂及设备 | 第29-30页 |
| 3.5 实验方法 | 第30-32页 |
| 3.5.1 预实验 | 第30页 |
| 3.5.2 实验分组 | 第30-31页 |
| 3.5.3 观测时间点和观察指标 | 第31页 |
| 3.5.4 标本采集、处理和保存 | 第31-32页 |
| 3.5.5 标本的检测方法 | 第32页 |
| 3.6 麻醉方法 | 第32-33页 |
| 3.7 统计学分析 | 第33-34页 |
| 第4章 结果 | 第34-42页 |
| 4.1 一般状况比较 | 第34页 |
| 4.2 三组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及部分激素水平比较 | 第34-40页 |
| 4.3 三组患者TSH、FT3、FT4水平比较 | 第40-41页 |
| 4.4 三组患者呛咳满意度比较 | 第41页 |
| 4.5 三组患者拔管后咽部疼痛VAS评分比较 | 第41-42页 |
| 第5章 讨论 | 第42-47页 |
| 第6章 结论 | 第47-48页 |
| 参考文献 | 第48-54页 |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获得的科研成果 | 第54-55页 |
| 致谢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