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化学工业论文--金属元素的无机化合物化学工业论文--第Ⅳ族金属元素的无机化合物论文--钛副族(ⅣB族)元素的无机化合物论文

纳米TiO2及其复合结构的制备和性能研究

摘要第2-3页
Abstract第3页
引言第7-8页
第一章 绪论第8-21页
    1.1 半导体纳米材料第8-9页
        1.1.1 半导体纳米材料的性质第9页
        1.1.2 半导体纳米材料的表征第9页
    1.2 TiO_2的性质第9-11页
        1.2.1 TiO_2的晶体结构和电子结构第10页
        1.2.2 TiO_2的能带位置第10-11页
        1.2.3 TiO_2的光催化原理第11页
    1.3 TiO_2的合成第11-16页
        1.3.1 溶胶-凝胶法第12-13页
        1.3.2 胶束和反胶束法第13页
        1.3.3 溶胶法第13-14页
        1.3.4 水热法第14-15页
        1.3.5 直接氧化法第15-16页
    1.4 氧化钛的改性第16-17页
        1.4.1 掺杂第16-17页
        1.4.2 敏化第17页
        1.4.3 等离子体效应第17页
        1.4.4 用窄带系半导体修饰第17页
    1.5 氧化钛的应用第17-20页
        1.5.1 光催化应用第17-18页
        1.5.2 太阳能光电应用第18-19页
        1.5.3 光催化分解水应用第19页
        1.5.4 电致变色显示器应用第19-20页
    1.6 本论文的目的与意义第20-21页
第二章g-C_3N_4负载TiO_2(AB)纳米管的制备及其光催化性能第21-35页
    2.1 引言第21页
    2.2 实验原料与仪器第21-22页
    2.3 实验第22-25页
        2.3.1 TiO_2纳米管和g-C_3N_4纳米片的制备第22-23页
        2.3.2 g-C_3N_4/TiO_2复合光催化剂的制备第23页
        2.3.3 样品的表征第23-24页
        2.3.4 性能测试第24-25页
    2.4 结果与讨论第25-34页
        2.4.1 SEM和EDX表征第25-27页
        2.4.2 TEM表征第27页
        2.4.3 XRD表征第27-29页
        2.4.4 UV-vis表征第29-30页
        2.4.5 光催化性能分析第30-31页
        2.4.6 光催化机理分析第31-32页
        2.4.7 光电催化性能分析第32-34页
    2.5 本章小结第34-35页
第三章 Ag负载TiO_2(B)纳米纤维的制备及其光催化性能第35-49页
    3.1 引言第35页
    3.2 实验原料与仪器第35-36页
    3.3 实验第36-38页
        3.3.1 TiO_2纳米纤维的制备第36页
        3.3.2 Ag/TiO_2复合光催化剂的制备第36-37页
        3.3.3 样品的表征第37页
        3.3.4 性能测试第37-38页
    3.4 结果与讨论第38-48页
        3.4.1 SEM表征第38-39页
        3.4.2 TEM和EDX表征第39-40页
        3.4.3 XRD表征第40-41页
        3.4.4 UV-vis表征第41-42页
        3.4.5 XPS表征第42-43页
        3.4.6 PL表征第43-44页
        3.4.7 光催化降解性能测试第44-46页
        3.4.8 光催化产氢性能测试第46页
        3.4.9 机理讨论第46-48页
    3.5 本章小结第48-49页
第四章g-C_3N_4负载TiO_2(AB)纳米片的制备及其光催化性能第49-57页
    4.1 引言第49页
    4.2 实验原料与仪器第49-50页
    4.3 实验第50-52页
        4.3.1 钛酸纳米薄片的制备第50页
        4.3.2 钛酸纳米薄片的后处理第50页
        4.3.3 g-C_3N_4纳米片的制备第50页
        4.3.4 g-C_3N_4/TiO_2(AB)纳米片的制备第50-51页
        4.3.5 样品的表征第51页
        4.3.6 性能测试第51-52页
    4.4 结果与讨论第52-56页
        4.4.1 SEM表征第52-53页
        4.4.2 TEM和EDX表征第53-54页
        4.4.3 XRD表征第54-55页
        4.4.4 UV-vis表征第55页
        4.4.5 光催化产氢性能测试第55-56页
    4.5 本章小结第56-57页
结论第57-58页
参考文献第58-65页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第65-66页
致谢第66-67页

论文共6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与gl(3,R)对应的半直积Lie-Poisson结构及其应用
下一篇:聚焦NLS方程非零边界问题的正则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