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8-15页 |
1.1 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 第8-9页 |
1.2 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 | 第9-13页 |
1.2.1 国外文献综述 | 第9-11页 |
1.2.2 国内文献综述 | 第11-13页 |
1.3 研究的对象及研究方法 | 第13页 |
1.4 本文的组织结构 | 第13-15页 |
第二章 偿付能力的相关概念及偿付能力管理 | 第15-33页 |
2.1 偿付能力的含义 | 第15-16页 |
2.2 偿付能力监管与意义 | 第16-17页 |
2.3 国外非寿险业务偿付能力监管主要模式 | 第17-21页 |
2.3.1 美国偿付能力监管中的RBC法 | 第18-19页 |
2.3.2 欧盟偿付能力监管介绍 | 第19-20页 |
2.3.3 欧盟与美国偿付能力监管的对比 | 第20-21页 |
2.4 我国最低偿付能力监管历程以及C-ROSS体系介绍 | 第21-33页 |
2.4.1 我国最低偿付能力监管历史演变 | 第21-24页 |
2.4.2 C-ROSS监管体系 | 第24-28页 |
2.4.3 最低资本要求及偿二代的改进 | 第28-33页 |
第三章 我国财险公司现状 | 第33-37页 |
3.1 我国财险公司基本现状 | 第33-34页 |
3.2 我国财险公司存在的问题 | 第34-37页 |
第四章 偿二代下我国非寿险业务最低资本研究的实证分析 | 第37-53页 |
4.1 Campagne模型的介绍 | 第37-39页 |
4.2 我国计算保费最低资本额度的比率模型 | 第39-40页 |
4.3 实证检验与结果分析 | 第40-53页 |
4.3.1 数据样本的选取 | 第40-41页 |
4.3.2 损失率LR的分布情况 | 第41-44页 |
4.3.3 最低偿付能力标准的实证分析 | 第44-46页 |
4.3.4 计算各财险公司的msm | 第46-51页 |
4.3.5 结果分析 | 第51-53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往后研究的建议 | 第53-54页 |
5.1 结论 | 第53页 |
5.2 往后研究的建议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6页 |
致谢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