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2-3页 |
| Abstract | 第3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6-16页 |
| 1.1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 第6-8页 |
| 1.1.1 理论意义 | 第7页 |
| 1.1.2 实践意义 | 第7-8页 |
|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8-14页 |
| 1.2.1 国内关于教师职业幸福感的研究 | 第8-11页 |
| 1.2.2 国外关于教师职业幸福感的研究 | 第11-13页 |
| 1.2.3 国外研究的述评 | 第13-14页 |
|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4页 |
| 1.4 研究的主要方法 | 第14-15页 |
| 1.5 研究的创新点 | 第15-16页 |
| 第二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第16-21页 |
| 2.1 概念界定 | 第16-18页 |
| 2.1.1 幸福感 | 第16-17页 |
| 2.1.2 教师职业幸福感 | 第17-18页 |
| 2.2 理论基础 | 第18-21页 |
| 2.2.1 需要层次理论 | 第18页 |
| 2.2.2 双因素理论 | 第18-19页 |
| 2.2.3 公平理论 | 第19-20页 |
| 2.2.4 期望理论 | 第20页 |
| 2.2.5 目标理论 | 第20-21页 |
| 第三章 高校教师职业幸福感现状访谈调查 | 第21-27页 |
| 3.1 设计访谈提纲 | 第21页 |
| 3.2 实施访谈计划 | 第21-22页 |
| 3.3 访谈内容分析 | 第22-25页 |
| 3.3.1 基本情况 | 第22页 |
| 3.3.2 整体印象 | 第22-23页 |
| 3.3.3 详细描述 | 第23-25页 |
| 3.3.4 提出意见 | 第25页 |
| 3.4 幸福感词条的提取结果 | 第25-27页 |
| 第四章 高校教师职业幸福感模型构建与现状分析 | 第27-48页 |
| 4.1 调查对象 | 第27页 |
| 4.2 调查方法 | 第27-29页 |
| 4.2.1 问卷设计 | 第27-28页 |
| 4.2.2 被试说明 | 第28-29页 |
| 4.3 数据处理与分析 | 第29-46页 |
| 4.3.1 信度与效度检验 | 第29-30页 |
| 4.3.2 高校教师职业幸福感的因子分析 | 第30-32页 |
| 4.3.3 高校教师职业幸福感的模型建立 | 第32-34页 |
| 4.3.4 被试高校教师职业幸福感现状的总体情况 | 第34-36页 |
| 4.3.5 不同人口统计学特征对因变量的影响差异 | 第36-45页 |
| 4.3.6 高校教师职业幸福感的各维度相关性分析 | 第45-46页 |
| 4.4 高校教师职业幸福感的现状分析 | 第46-48页 |
| 4.4.1 高校教师幸福感处于中上等水平 | 第46-47页 |
| 4.4.2 高校教师在幸福感各个维度上相关性较强 | 第47-48页 |
| 第五章 高校教师职业幸福感的增进策略 | 第48-53页 |
| 5.1 基于自身增进教师职业幸福感的策略研究 | 第48-49页 |
| 5.2 基于外部增进教师职业幸福感的策略研究 | 第49-53页 |
| 5.2.1 学校层面:搭建教师通往幸福的平台 | 第49-50页 |
| 5.2.2 社会层面:开辟教师获得幸福的道路 | 第50-51页 |
| 5.2.3 政府和教育部门:坚实教师感受幸福的后盾 | 第51-53页 |
| 第六章 结语 | 第53-55页 |
| 6.1 本研究的结论 | 第53页 |
| 6.2 本研究的局限 | 第53页 |
| 6.3 本研究的展望 | 第53-55页 |
| 参考文献 | 第55-58页 |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58-59页 |
| 附录 | 第59-62页 |
| 致谢 | 第62-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