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1 绪论 | 第13-29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3-14页 |
1.2 基于牛顿传热定律强化换热理论的发展 | 第14-16页 |
1.3 基于非平衡热力学强化换热理论的发展 | 第16-21页 |
1.3.1 改进熵产率的换热性能评价体系的发展 | 第17-18页 |
1.3.2 有用能理论的换热性能评价体系的发展 | 第18-19页 |
1.3.3 (?)理论的换热性能评价体系的发展 | 第19-21页 |
1.4 (?)理论与热力学理论关系的研究 | 第21-24页 |
1.4.1 (?)理论同热力学基本定理的研究 | 第21-23页 |
1.4.2 (?)理论在有限时间热力学的发展 | 第23-24页 |
1.5 换热器优化的研究进展 | 第24-25页 |
1.6 问题的提出与研究的设想 | 第25-26页 |
1.7 本文的主要内容和章节安排 | 第26-29页 |
2 (?)减物理意义及数学表达的研究 | 第29-60页 |
2.1 孤立系统卡诺热机模型的(?)理论研究 | 第29-36页 |
2.1.1 孤立系统卡诺热机模型系统 | 第29-32页 |
2.1.2 孤立系统卡诺热机(?)耗散的特性 | 第32-36页 |
2.2 广义不可逆卡诺热机系统的(?)理论研究 | 第36-49页 |
2.2.1 广义不可逆卡诺热机系统 | 第36-44页 |
2.2.2 牛顿传热定理下,广义不可逆卡诺热机系统的(?)理论研究 | 第44-49页 |
2.3 (?)减的物理意义和数学表达 | 第49-56页 |
2.3.1 广义不可逆卡诺热机系统中的有用能损失 | 第49-50页 |
2.3.2 (?)减的定义 | 第50-54页 |
2.3.3 (?)减在广义不可逆卡诺热机系统中的应用研究 | 第54-56页 |
2.4 (?)减在(?)方程中的应用研究 | 第56-59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3 (?)减在传热系统和换热器中的应用研究 | 第60-77页 |
3.1 传热系统的(?)理论分析 | 第60-68页 |
3.1.1 传热系统的热力学模型 | 第60-61页 |
3.1.2 传热系统的有用能损失分析 | 第61-64页 |
3.1.3 传热系统的(?)理论分析 | 第64-68页 |
3.2 换热器的(?)理论分析 | 第68-76页 |
3.2.1 换热器的热力学模型 | 第68-69页 |
3.2.2 换热器热力学模型的有用能损失 | 第69-71页 |
3.2.3 换热器热力学模型的(?)耗散 | 第71-72页 |
3.2.4 换热器热力学模型的(?)减 | 第72-73页 |
3.2.5 换热器中(?)减、(?)耗散特性的研究 | 第73-76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76-77页 |
4 多层缠绕管换热器的实验研究 | 第77-109页 |
4.1 多层缠绕管换热器的结构 | 第77-79页 |
4.2 换热器综合测试平台的介绍 | 第79-82页 |
4.2.1 换热器综合测试系统的循环 | 第79-81页 |
4.2.2 换热器综合测试平台的数据采集系统 | 第81-82页 |
4.3 实验数据的测量及误差分析 | 第82-92页 |
4.3.1 实验步骤 | 第82-83页 |
4.3.2 多层缠绕管换热器的特性参数和测试实验数据 | 第83-86页 |
4.3.3 多层缠绕管换热器实验数据的误差分析 | 第86-92页 |
4.4 实验数据的处理 | 第92-99页 |
4.5 多层缠绕管换热器换热性能分析 | 第99-107页 |
4.5.1 多层缠绕管换热器的Nu数性能 | 第99-100页 |
4.5.2 多层缠绕管换热器的传热有效度ε | 第100-104页 |
4.5.3 多层缠绕管换热器的有用能损失系数分析 | 第104-105页 |
4.5.4 多层缠绕管换热器的(?)理论分析 | 第105-107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107-109页 |
5 多层缠绕管换热器多目标优化研究 | 第109-126页 |
5.1 数值研究的数学物理模型 | 第109-112页 |
5.1.1 几何模型 | 第109-110页 |
5.1.2 数学物理模型 | 第110-112页 |
5.2 多层缠绕管换热器的数值模拟研究 | 第112-117页 |
5.2.1 数值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的比较研究 | 第112-114页 |
5.2.2 多层缠绕管换热器数值研究的结果分析 | 第114-117页 |
5.3 多层缠绕管换热器的多目标优化研究 | 第117-124页 |
5.3.1 多目标优化的遗传算法 | 第117-121页 |
5.3.2 多目标优化的结果分析 | 第121-124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124-126页 |
6 换热器拓扑优化研究 | 第126-140页 |
6.1 换热器拓扑优化方法 | 第126-134页 |
6.1.1 拓扑优化区域中流动和传热的数学模型 | 第126-130页 |
6.1.2 换热器拓扑优化的边界条件 | 第130-131页 |
6.1.3 换热器拓扑优化的数学模型 | 第131-132页 |
6.1.4 优化计算方法研究 | 第132页 |
6.1.5 换热器拓扑优化灵敏度分析 | 第132-134页 |
6.2 拓扑优化结果分析 | 第134-138页 |
6.2.1 换热器拓扑优化无量纲换热量的变化规律 | 第134-135页 |
6.2.2 换热器拓扑优化流道结构 | 第135-136页 |
6.2.3 换热器拓扑优化速度场和温度场分布 | 第136-138页 |
6.3 本章小结 | 第138-140页 |
7 结论与展望 | 第140-144页 |
7.1 结论 | 第140-142页 |
7.2 创新点 | 第142-143页 |
7.3 展望 | 第143-144页 |
参考文献 | 第144-150页 |
攻读博士期间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150-152页 |
致谢 | 第1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