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9-10页 |
英文摘要 | 第10-11页 |
1 引言 | 第12-17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2页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2-13页 |
1.2.1 研究的目的 | 第12-13页 |
1.2.2 研究的意义 | 第13页 |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3-15页 |
1.3.1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3-15页 |
1.3.2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5页 |
1.4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5-16页 |
1.5 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2 相关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 | 第17-22页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7-18页 |
2.1.1 城市社区的定义 | 第17-18页 |
2.1.2 城市社区公共人力资源管理的内涵 | 第18页 |
2.2 本论文的理论基础 | 第18-22页 |
2.2.1 人力资本理论 | 第19-20页 |
2.2.2 人本管理理论 | 第20页 |
2.2.3 激励理论 | 第20-22页 |
3 哈尔滨市社区公共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分析 | 第22-30页 |
3.1 哈尔滨市社区公共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 | 第22-25页 |
3.1.1 哈尔滨市社区公共人力资源管理的主体构成 | 第23页 |
3.1.2 哈尔滨市社区公共人力资源管理情况 | 第23-25页 |
3.1.3 哈尔滨市社区人力资源教育培训 | 第25页 |
3.2 哈尔滨市社区公共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 | 第25-27页 |
3.2.1 人员流失现象普遍 | 第25页 |
3.2.2 专业性不强,事物处理能力较弱 | 第25-26页 |
3.2.3 工作热情不高 | 第26页 |
3.2.4 归属感缺乏 | 第26-27页 |
3.2.5 哈尔滨市社区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不健全 | 第27页 |
3.2.6 哈尔滨市政府与社区的合作不深入 | 第27页 |
3.3 哈尔滨市社区公共人力资源管理产生问题的原因 | 第27-30页 |
3.3.1 人才待遇不高,工作条件差 | 第27-28页 |
3.3.2 专业技能培训不足 | 第28页 |
3.3.3 考核机制不健全 | 第28-29页 |
3.3.4 激励机制不完善 | 第29-30页 |
4 国内外社区公共人力资源管理成功经验及启示 | 第30-35页 |
4.1 国内外社区公共人力资源管理的实践经验 | 第30-31页 |
4.1.1 新加坡社区公共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状况及管理特色 | 第30-31页 |
4.1.2 上海市社区公共人力资源的发展状况及管理特色 | 第31页 |
4.2 国内外社区人力资源管理经验给我们的启示 | 第31-35页 |
4.2.1 需要建立起政府与社区的合作关系 | 第31-32页 |
4.2.2 需要加大对社区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视 | 第32页 |
4.2.3 需要实现向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彻底转变 | 第32-33页 |
4.2.4 需要改变社区人力资源管理的管理途径 | 第33-35页 |
5 完善哈尔滨市社区公共人力资源管理的对策 | 第35-39页 |
5.1 均衡配置资源,提高工资福利待遇 | 第35页 |
5.2 发挥市场作用,引导社会力量进入 | 第35页 |
5.3 发挥绩效考评的最大效用 | 第35-36页 |
5.4 重视专业技能培训 | 第36页 |
5.5 赋予社区自主发展权 | 第36-37页 |
5.6 健全法律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 | 第37页 |
5.7 优化激励机制 | 第37页 |
5.8 提倡公共服务的价值观:建立契约精神上的服务 | 第37-39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39-41页 |
6.1 结论 | 第39页 |
6.2 展望 | 第39-41页 |
致谢 | 第41-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