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0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2-14页 |
1.2 研究问题与研究价值 | 第14-15页 |
1.2.1 研究问题 | 第14页 |
1.2.2 研究价值 | 第14-15页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5-17页 |
1.3.1 研究的主要目标与主要内容 | 第15-16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6页 |
1.3.3 主要创新点 | 第16-17页 |
1.4 研究思路与基本框架 | 第17-20页 |
1.4.1 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 | 第17-18页 |
1.4.2 论文整体结构 | 第18-20页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20-26页 |
2.1 企业协同创新网络相关研究 | 第20-22页 |
2.1.1 创新网络的定义 | 第20-21页 |
2.1.2 创新网络的功能 | 第21-22页 |
2.1.3 协同创新网络的内涵 | 第22页 |
2.2 创新网络与创新绩效关系相关研究 | 第22-25页 |
2.2.1 创新绩效影响因素研究 | 第22-23页 |
2.2.2 创新绩效评价 | 第23-24页 |
2.2.3 创新网络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 | 第24页 |
2.2.4 创新网络与创新绩效关系现有研究 | 第24-25页 |
2.3 文献述评 | 第25-26页 |
第三章 概念模型与研究假设 | 第26-38页 |
3.1 外资在华企业协同创新网络动因分析 | 第26-28页 |
3.1.1 内生动因分析 | 第26-27页 |
3.1.2 外生动因分析 | 第27-28页 |
3.2 外资在华协同创新网络特征 | 第28-30页 |
3.2.1 自组织特征 | 第28-29页 |
3.2.2 开放性特征 | 第29页 |
3.2.3 动态性特征 | 第29页 |
3.2.4 系统性特征 | 第29-30页 |
3.2.5 学习性特征 | 第30页 |
3.3 外资在华协同创新网络中的节点及其作用 | 第30-35页 |
3.3.1 外资在华企业创新网络中核心节点企业的作用 | 第30-31页 |
3.3.2 外资在华企业创新网络中相关外资企业与本土企业的作用 | 第31页 |
3.3.3 外资在华企业创新网络中政府的作用 | 第31-33页 |
3.3.4 外资在华企业创新网络中科研院所和高校的作用 | 第33-35页 |
3.3.5 外资在华企业创新网络中中介机构的作用 | 第35页 |
3.4 外资企业协同创新网络概念模型 | 第35-36页 |
3.5 理论假设 | 第36-38页 |
第四章 研究设计 | 第38-46页 |
4.1 指标选择 | 第38-39页 |
4.2 量表设计 | 第39-40页 |
4.3 数据收集与研究方法 | 第40-41页 |
4.3.1 数据收集 | 第40-41页 |
4.3.2 研究方法 | 第41页 |
4.4 样本统计 | 第41-46页 |
4.4.1 资金来源国及地区 | 第41-42页 |
4.4.2 企业所在地区 | 第42页 |
4.4.3 企业现有员工人数 | 第42-43页 |
4.4.4 企业现有研发人员数 | 第43页 |
4.4.5 被访问者职位 | 第43-44页 |
4.4.6 企业管控模式 | 第44-46页 |
第五章 实证分析 | 第46-61页 |
5.1 量表描述统计 | 第46-47页 |
5.1.1 调整后确立的量表 | 第46页 |
5.1.2 题项描述统计 | 第46-47页 |
5.2 信度分析 | 第47-49页 |
5.3 效度分析 | 第49-52页 |
5.4 验证性因子分析 | 第52-56页 |
5.4.1 模型拟合度 | 第53-54页 |
5.4.2 收敛效度 | 第54-56页 |
5.5 区别效度 | 第56页 |
5.6 结构方程模型分析 | 第56-59页 |
5.6.1 结构方程模型拟合度 | 第57-58页 |
5.6.2 结构方程路径系数 | 第58-59页 |
5.7 结果与分析 | 第59-61页 |
第六章 研究对策与局限 | 第61-67页 |
6.1 本文主要结论 | 第61-62页 |
6.2 对策及建议 | 第62-66页 |
6.2.1 加大对外资在华企业创新支持力度 | 第62-63页 |
6.2.2 政府出台区域差别特征的优惠政策 | 第63页 |
6.2.3 加强产权制度环境的建设 | 第63-64页 |
6.2.4 鼓励本土企业与外资企业合作研发 | 第64页 |
6.2.5 创新网络各行为主体之间建立信任机制 | 第64-65页 |
6.2.6 全程严格把控与高校(含科研院所)的合作 | 第65页 |
6.2.7 完善中介机构服务系统 | 第65-66页 |
6.3 本文的不足及后续研究方向 | 第66-67页 |
6.3.1 本文不足 | 第66页 |
6.3.2 后续研究方向 | 第66-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2页 |
附录:调查问卷 | 第72-74页 |
致谢 | 第74-7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