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5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2.3 国内外研究评述 | 第13页 |
1.3 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1.3.1 研究方法 | 第13页 |
1.3.2 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1.4 创新点 | 第14-15页 |
第2章 营运资金管理相关理论综述 | 第15-19页 |
2.1 营运资金概述 | 第15-16页 |
2.1.1 营运资金的定义 | 第15-16页 |
2.1.2 营运资金管理的定义 | 第16页 |
2.2 要素营运资金管理理论 | 第16-17页 |
2.3 渠道营运资金管理理论 | 第17-19页 |
第3章 D公司营运资金管理现状 | 第19-28页 |
3.1 D公司的基本情况 | 第19-25页 |
3.1.1 D公司的背景介绍 | 第19页 |
3.1.2 D公司的财务概况 | 第19-22页 |
3.1.3 D公司营运资金结构 | 第22-25页 |
3.2 D公司营运资金管理现状 | 第25-28页 |
3.2.1 “人单合一”的商业模式 | 第25页 |
3.2.2 供应商库存管理系统 | 第25-26页 |
3.2.3 大规模定制的生产模式 | 第26页 |
3.2.4 电商平台和线下实体销售相结合的营销模式 | 第26-28页 |
第4章 D公司营运资金管理分析 | 第28-45页 |
4.1 基于要素的营运资金管理分析 | 第28-32页 |
4.1.1 货币资金管理 | 第28-29页 |
4.1.2 应收账款管理 | 第29-30页 |
4.1.3 存货管理 | 第30-31页 |
4.1.4 应付账款管理 | 第31-32页 |
4.1.5 基于要素的营运资金管理分析的不足之处 | 第32页 |
4.2 基于渠道的营运资金管理分析 | 第32-45页 |
4.2.1 渠道管理的营运资金管理模式分析框架 | 第32-33页 |
4.2.2 采购渠道营运资金管理分析 | 第33-36页 |
4.2.3 生产渠道营运资金管理分析 | 第36-39页 |
4.2.4 营销渠道营运资金管理分析 | 第39-42页 |
4.2.5 基于渠道的营运资金管理分析的优势 | 第42-45页 |
第5章 D公司营运资金管理的问题 | 第45-48页 |
5.1 采购环节存在的问题 | 第45-46页 |
5.1.1 占用上游供应商的资金 | 第45页 |
5.1.2 没有完善的采购计划 | 第45-46页 |
5.2 生产环节存在的问题 | 第46-47页 |
5.2.1 生产方式自动化水平不高 | 第46页 |
5.2.2 占用非关联方的资金 | 第46-47页 |
5.3 营销渠道存在的问题 | 第47-48页 |
5.3.1 产成品不稳定增长 | 第47页 |
5.3.2 商业汇票承兑风险大 | 第47-48页 |
第6章 D公司营运资金管理对策 | 第48-52页 |
6.1 降低企业采购成本 | 第48-49页 |
6.1.1 与供应商进行良好的信息共享 | 第48页 |
6.1.2 与供应商建立战略合作关系 | 第48-49页 |
6.1.3 采购风险的控制 | 第49页 |
6.2 降低生产环节的成本 | 第49-50页 |
6.2.1 柔性生产和精细运作模式的生产渠道 | 第49页 |
6.2.2 提升机器自动化 | 第49-50页 |
6.2.3 加强非关联方应付款管理 | 第50页 |
6.3 提高销售环节的现金回收 | 第50-52页 |
6.3.1 创建高效的物流自动化配送系统 | 第50页 |
6.3.2 挖掘新客户 | 第50-51页 |
6.3.3 设立商业信用管理部门 | 第51-52页 |
第7章 结论和不足 | 第52-53页 |
7.1 结论 | 第52页 |
7.2 不足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6页 |
致谢 | 第56-57页 |
作者简介 | 第57-58页 |
攻读硕士期间研究成果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