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志所见明清时期河南商人传记研究
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绪论 | 第10-22页 |
第一章 河南地方志商人传记出现的原因和统计 | 第22-44页 |
第一节 河南地方志商人传记出现的原因 | 第22-25页 |
第二节 河南方志商人传记统计 | 第25-44页 |
第二章 河南地方志中商人传记的史料价值和编纂特点 | 第44-68页 |
第一节 河南地方志商人传记的史料价值 | 第44-50页 |
一、河南地方志商人传记的史料来源 | 第44-47页 |
二、河南地方志商人传记价值述评 | 第47-50页 |
第二节 河南地方志商人传记的编纂特点 | 第50-54页 |
一、商人传记的体例编排 | 第51-52页 |
二、商人传记的文本差异与流传 | 第52-53页 |
三、商人传记的文本倾向 | 第53-54页 |
第三节 个案研究——以商人王海的传记为中心 | 第54-68页 |
一、王海传记的版本与流传 | 第55-57页 |
二、各种版本书写的差异性 | 第57-60页 |
三、王海形象的地方认同 | 第60-66页 |
四、小结 | 第66-68页 |
第三章 明清河南地方志中商人传记的书写内容 | 第68-96页 |
第一节 河南商人从商的缘由 | 第68-74页 |
一、地狭人稠,摆脱贫困 | 第68-70页 |
二、科考不畅,弃儒从商 | 第70-72页 |
三、继承家业,世代经商 | 第72-73页 |
四、天灾人祸,突发变故 | 第73-74页 |
第二节 河南商人的形象 | 第74-86页 |
一、河南商人的婚姻家庭关系 | 第74-80页 |
二、河南商人在地方社会的具体表现 | 第80-86页 |
第三节 河南方志商人传记的思想倾向 | 第86-96页 |
一、商人传记书写的模式化 | 第86-88页 |
二、有意淡化商人的市侩习气 | 第88-89页 |
三、笃信因果报应 | 第89-92页 |
四、商人的人生选择 | 第92-93页 |
五、隐恶扬善,励俗立教 | 第93-96页 |
第四章 方志所见明清河南商人的特点 | 第96-117页 |
第一节 河南商人经营的特色 | 第96-110页 |
一、以土特产品为大宗 | 第96-102页 |
二、以中小商人和坐贾居多 | 第102-105页 |
三、以农商经济结合为显著特征 | 第105-106页 |
四、以集镇和庙会等形式为依托 | 第106-108页 |
五、以中转贸易为主 | 第108-110页 |
第二节 河南商人的人文特质与经营理念 | 第110-117页 |
一、朴实忠厚,吃亏是福 | 第110-111页 |
二、勤俭持家,崇尚留余 | 第111-113页 |
三、诚信为本,童叟无欺 | 第113-115页 |
四、知人善任,制定规则 | 第115-117页 |
第五章 明清河南商人的心态结构 | 第117-126页 |
第一节 缺乏安全感,投资土地 | 第117-118页 |
第二节 强烈归属感,安土重迁 | 第118-119页 |
第三节 薄弱宗族感,分家析产 | 第119-120页 |
第四节 容易满足感,小富即安 | 第120-121页 |
第五节 矛盾自卑感,富而求贵 | 第121-126页 |
结语 | 第126-128页 |
参考文献 | 第128-137页 |
后记 | 第13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