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结构论文--土、砖、石、竹、木结构论文--竹、木结构论文--木结构论文

古建筑木结构榫卯节点力学性能分析及精细化数值模拟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1 绪论第11-21页
    1.1 研究背景及目的意义第11-12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2-18页
        1.2.1 木材物理力学性能的研究第12-14页
        1.2.2 榫卯单节点力学性能试验研究第14-15页
        1.2.3 榫卯节点木构架力学性能试验研究第15-16页
        1.2.4 榫卯节点的数值模拟研究第16-18页
    1.3 有待解决的问题第18页
    1.4 本文的研究内容、方法及研究成果第18-21页
2 榫卯节点木构架力学性能试验分析第21-31页
    2.1 引言第21页
    2.2 古建筑木结构榫卯节点概述第21-24页
        2.2.1 榫卯连接的发展及分类第21-22页
        2.2.2 榫卯连接的特点和受力机理第22-24页
    2.3 直榫节点的受力性能试验研究第24-26页
        2.3.1. 模型设计第24页
        2.3.2 试验装置、量测方案及加载制度第24-26页
    2.4 试验过程及破坏形态第26-27页
    2.5 M-θ试验滞回曲线第27-28页
    2.6 M-θ骨架曲线第28-29页
    2.7 榫卯节点木构架原型的抗弯性能第29-30页
    2.8 本章小结第30-31页
3 木材强度准则研究第31-49页
    3.1 引言第31页
    3.2 木材的力学性能第31-35页
        3.2.1 木材的正交各向异性第31-32页
        3.2.2 影响木材强度的因素第32-35页
    3.3 木材的强度准则第35-41页
        3.3.1 最大应力和最大应变准则第35-36页
        3.3.2 Hankinson公式第36-37页
        3.3.3 Hill型强度准则第37页
        3.3.4 多项式强度准则第37-41页
    3.4 木材强度准则的偏轴强度预测能力评估第41-44页
        3.4.1 偏轴强度试验第41页
        3.4.2 偏轴强度评估结果第41-44页
    3.5 木材强度准则的双轴强度预测能力评估第44-46页
        3.5.1 双轴强度试验第44页
        3.5.2 双轴强度评估结果第44-46页
    3.6 本章小结第46-49页
4 木材正交各向理想异性弹塑性本构子程序第49-63页
    4.1 引言第49页
    4.2 用户子程序接口第49-54页
        4.2.1 用户材料子程序和主程序的结合第49页
        4.2.2 隐式算法和显式算法第49-51页
        4.2.3 显式算法的稳定极限第51-52页
        4.2.4 用户材料子程序VUMAT的主要参数第52-53页
        4.2.5 子程序开发环境的设置第53-54页
    4.3 木材正交各向理想异性弹塑性本构理论第54-58页
        4.3.1 木材的正交各向异性本构关系第54-55页
        4.3.2 强度准则第55-56页
        4.3.3 硬化准则第56-57页
        4.3.4 流动法则第57-58页
        4.3.5 一致性条件第58页
    4.4 木材正交各向理想异性弹塑性本构子程序计算步骤第58-60页
    4.5 本章小结第60-63页
5 榫卯节点木构架力学性能数值分析第63-73页
    5.1 引言第63页
    5.2 数值模型的建立第63-67页
        5.2.1 木材的物理力学性能参数第63-64页
        5.2.2 单元选取与网格划分第64-65页
        5.2.3 接触模型第65-66页
        5.2.4 荷载施加方式和边界条件第66-67页
    5.3 数值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对比分析第67-71页
        5.3.1 木构架变形图第67-68页
        5.3.2 榫卯节点木构架应力云图第68-70页
        5.3.3 滞回曲线对比分析第70页
        5.3.4 骨架曲线对比分析第70-71页
    5.4 本章小结第71-73页
6 结论与展望第73-75页
    6.1 结论第73-74页
    6.2 展望第74-75页
参考文献第75-81页
致谢第81-82页
附录第82页
    附录一: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及投递的学术论文第82页
    附录二: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获奖情况第82页

论文共8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吐谷浑国治国方略研究
下一篇:三维球形流形之间的映射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