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论文--中国经济论文--地方经济论文

陕西省多增长极的选择和培育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第一章 导论第9-17页
    1.1 研究背景第9-10页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0-11页
        1.2.1 研究目的第10页
        1.2.2 研究意义第10-11页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第11-14页
        1.3.1 国外研究动态第11-12页
        1.3.2 国内研究动态第12-14页
        1.3.3 国内外研究评述第14页
    1.4 研究思路、研究框架和研究方法第14-16页
        1.4.1 研究思路第14页
        1.4.2 研究框架第14-15页
        1.4.3 研究方法第15-16页
    1.5 创新之处第16-17页
第二章 多增长极选择和培育的相关理论第17-24页
    2.1 增长极理论的提出以及适用性、局限性第17-19页
        2.1.1 增长极理论的提出第17-18页
        2.1.2 增长极理论的适用性第18页
        2.1.3 增长极理论的局限性第18-19页
    2.2 增长极的形成条件第19-20页
        2.2.1 优越的外部投资环境第19页
        2.2.2 具有创新能力的企业集聚第19-20页
        2.2.3 具有规模经济效益第20页
    2.3 增长极的极化效应和扩散效应第20-21页
        2.3.1 极化效应第20-21页
        2.3.2 扩散效应第21页
    2.4 增长极理论的实践运用第21-24页
        2.4.1 在国外的实践运用第21-22页
        2.4.2 在国内的实证运用第22-24页
第三章 陕西省多增长极培育的现状第24-38页
    3.1 陕西省区域经济发展现状:差异继续扩大第24-30页
        3.1.1 发展差异的静态分析第24-25页
        3.1.2 发展差异的动态分析第25-28页
        3.1.3 发展差异的平面结构分析第28-30页
    3.2 陕西培育多增长极的基础第30-35页
        3.2.1 陕北地区优势条件第30-31页
        3.2.2 关中地区优势条件第31-32页
        3.2.3 陕南地区优势条件第32页
        3.2.4 陕西省各地级市(区)的发展优势比较第32-35页
    3.3 陕西省增长极培育存在的问题第35-38页
        3.3.1 关中单增长极极化效应过强第35页
        3.3.2 关中单增长极不能有效发挥扩散效应第35-36页
        3.3.3 三大地区优势条件不同,经济发展模式不可复制第36-38页
第四章 陕西省多增长极的选择第38-57页
    4.1 运用因子模型选择区域增长极第38-43页
        4.1.1 选择方法和指标第38-39页
        4.1.2 模型的建立和计算第39-42页
        4.1.3 地区综合实力的评价第42-43页
        4.1.4 结合定性分析选择区域增长极第43页
    4.2 运用主成分分析法选择产业增长极第43-54页
        4.2.1 指标的选择原则第43-45页
        4.2.2 模型建立和分析第45-53页
        4.2.3 产业增长极的选择第53-54页
    4.3 区域增长极和产业增长极的综合分析第54-57页
第五章 陕西省多增长极的培育第57-64页
    5.1 陕西省区域增长极的培育第57-60页
        5.1.1 区域增长极培育的影响因素分析第57-59页
        5.1.2 区域增长极培育的途径第59-60页
    5.2 陕西省产业增长极的培育第60-64页
        5.2.1 产业增长极培育的影响因素分析第60-62页
        5.2.2 产业增长极培育的途径第62-64页
第六章 结论和政策建议第64-68页
    6.1 结论第64-65页
    6.2 政策建议第65-68页
参考文献第68-70页
附表第70-72页
致谢第72-73页
作者简介第73页

论文共7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桥梁拉吊索用不锈钢钢丝腐蚀性能研究及桥梁拉索时变可靠度评估
下一篇:延安市胃癌发病的临床流行病学特征及变化趋势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