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工业经济论文--中国工业经济论文--工业部门经济论文

高能耗僵尸企业财务评判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1 绪论第13-17页
    1.1 选题背景第13页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13-14页
        1.2.1 研究目的第13-14页
        1.2.2 研究意义第14页
    1.3 主要研究内容与方法第14-17页
        1.3.1 主要研究内容第14-16页
        1.3.2 研究方法第16-17页
2 文献综述与相关理论第17-29页
    2.1 文献综述第17-22页
        2.1.1 国外研究文献第17-18页
        2.1.2 国内研究文献第18-22页
        2.1.3 国内外研究文献评述第22页
    2.2 高能耗僵尸企业的涵义第22-23页
        2.2.1 高能耗产业的界定第22-23页
        2.2.2 僵尸企业的概念第23页
        2.2.3 高能耗僵尸企业的含义第23页
    2.3 财务评判的涵义第23-26页
        2.3.1 财务评判的定义第23-24页
        2.3.2 财务评判的内容第24-25页
        2.3.3 财务评判的方法第25-26页
    2.4 企业财务评判的理论基础第26-29页
        2.4.1 企业能力理论第26页
        2.4.2 价值管理理论第26-27页
        2.4.3 业绩评价理论第27页
        2.4.4 可持续增长理论第27-29页
3 高能耗僵尸企业财务现状分析第29-42页
    3.1 高能耗僵尸企业的基本情况第29-35页
        3.1.1 全国形势第29-32页
        3.1.2 行业态势第32-35页
        3.1.3 企业情形第35页
    3.2 高能耗僵尸企业财务困境的表现第35-38页
        3.2.1 连续巨额亏损第35-36页
        3.2.2 债务负担沉重第36页
        3.2.3 偿债能力下降第36页
        3.2.4 变卖固定资产第36页
        3.2.5 销售利润率低于行业平均值第36-37页
        3.2.6 过度依赖扶持第37-38页
    3.3 造成高能耗僵尸企业财务困境的原因第38-42页
        3.3.1 外部需求冲击第38页
        3.3.2 市场机制不健全第38页
        3.3.3 大规模刺激下的后遗症第38-39页
        3.3.4 政企合谋第39页
        3.3.5 地方政府间和企业间的恶性竞争第39-40页
        3.3.6 决策失误第40页
        3.3.7 管理混乱或滞后第40页
        3.3.8 抗风险能力弱第40-41页
        3.3.9 低效无效资产长期存在第41页
        3.3.10 技术创新不足第41-42页
4 高能耗僵尸企业财务评判的案例分析第42-64页
    4.1 重庆钢铁与中国铝业企业简介第42页
        4.1.1 重庆钢铁第42页
        4.1.2 中国铝业第42页
    4.2 财务能力指标分析第42-55页
        4.2.1 偿债能力分析第42-44页
        4.2.2 营运能力分析第44-47页
        4.2.3 盈利能力分析第47-49页
        4.2.4 现金创造能力分析第49-51页
        4.2.5 发展能力分析第51-53页
        4.2.6 同行业横比第53-55页
    4.3 财务指标综合分析-AHP第55-64页
        4.3.1 确定财务评价指标第55页
        4.3.2 确定AHP指标权重第55-60页
        4.3.3 确定评价标准第60-61页
        4.3.4 模糊综合评价第61-64页
5 处理高能耗僵尸企业的建议第64-69页
    5.1 清退扭亏无望企业第64-66页
        5.1.1 破除政绩考核唯GDP论第64页
        5.1.2 严格依法破产退出第64页
        5.1.3 破产重整求再生第64-65页
        5.1.4 积极稳妥处理职工安置问题第65-66页
    5.2 帮扶潜质企业第66-69页
        5.2.1 政府与金融机构资金救助第66页
        5.2.2 注重提升企业自身管理水平第66页
        5.2.3 力推债转股第66-67页
        5.2.4 划转剥离不良资产第67-68页
        5.2.5 盘活企业存量资产第68页
        5.2.6 加大技术人力资本投入第68-69页
结论与展望第69-71页
参考文献第71-74页
致谢第74-75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75页

论文共7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清代两浙宋史学研究
下一篇:《古今韻會舉要》體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