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3页 |
第一节 研究背景 | 第11-13页 |
一、基于高等教育发展大背景 | 第11页 |
二、基于硕士研究生求职的特殊性 | 第11-12页 |
三、基于教育学科类硕士毕业生求职现状 | 第12页 |
四、基于个人的经验及感受 | 第12-13页 |
第二节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3-14页 |
一、研究目的 | 第13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第三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20页 |
一、国外硕士毕业生、教育类硕士毕业生求职研究综述 | 第14-16页 |
二、国内硕士毕业生、教育类硕士毕业生求职研究综述 | 第16-19页 |
三、文献评价 | 第19-20页 |
第四节 研究方法 | 第20-21页 |
一、文献法 | 第20页 |
二、问卷调查法 | 第20页 |
三、访谈法 | 第20-21页 |
第五节 概念界定 | 第21-23页 |
一、教育学科 | 第21页 |
二、教育学科类硕士毕业生 | 第21-22页 |
三、求职取向 | 第22-23页 |
第二章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学科类硕士毕业生的求职取向现状调查 | 第23-45页 |
第一节 问卷的设计与结构 | 第23-25页 |
一、问卷设计 | 第23页 |
二、问卷结构 | 第23-25页 |
第二节 调查对象基本信息 | 第25-26页 |
一、问卷回收基本情况统计 | 第25页 |
二、问卷调查对象基本信息 | 第25-26页 |
第三节 调查结果统计与分析 | 第26-42页 |
一、教育学科类硕士毕业生学习情况 | 第26-30页 |
二、求职前的认知 | 第30-35页 |
三、求职取向 | 第35-42页 |
第四节 调查结果小结 | 第42-45页 |
一、专业的学习影响求职 | 第42页 |
二、对就业缺乏信心 | 第42-43页 |
三、过分重视社会关系对求职的作用 | 第43页 |
四、求职单位的选择比较单一 | 第43页 |
五、择业存在一定的难度性 | 第43-44页 |
六、硕士毕业生的求职视野较窄 | 第44-45页 |
第三章 影响教育学科类硕士毕业生求职取向的因素分析 | 第45-55页 |
第一节 内在因素是根本 | 第45-47页 |
一、个人理想向对求职取向的影响 | 第45页 |
二、个人能力水平对求职取向的影响 | 第45-46页 |
三、个人心理素质对求职取向的影响 | 第46页 |
四、个人性格对求职取向的影响 | 第46-47页 |
五、性别差异对求职取向的影响 | 第47页 |
第二节 外在因素是条件 | 第47-55页 |
一、国家政策对求职取向的影响 | 第47-49页 |
二、社会因素对求职取向的影响 | 第49-51页 |
三、传统文化对求职取向的影响 | 第51页 |
四、经济因素对求职取向的影响 | 第51-52页 |
五、家庭因素对求职取向的影响 | 第52-53页 |
六、高校及专业对求职取向的影响 | 第53-55页 |
第四章 正确培养教育学科类硕士毕业生求职取向的建议 | 第55-63页 |
第一节 毕业生树立正确的求职观念 | 第55-57页 |
一、转变求职观念 | 第55-56页 |
二、提高自身的求职能力 | 第56-57页 |
三、正确看待社会资本 | 第57页 |
第二节 提升高校的就业服务水平 | 第57-60页 |
一、切实发挥就业指导作用 | 第57-58页 |
二、加强求职心理辅导 | 第58-59页 |
三、提供专业实践机会 | 第59-60页 |
第三节 发挥社会和国家的引导作用 | 第60-63页 |
一、完善就业政策 | 第60-61页 |
二、加强就业市场管制与监督 | 第61-62页 |
三、加大自主创业扶持力度 | 第62-63页 |
结语 | 第63-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7页 |
附录一 | 第67-71页 |
附录二 | 第71-72页 |
附录三 | 第72-73页 |
后记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