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9页 |
1.1 引言 | 第11页 |
1.2 课题研究背景来源及意义 | 第11-12页 |
1.3 过床平移系统国内外发展状况 | 第12-17页 |
1.3.1 国外过床平移设备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1.3.2 国内过床平移设备发展状况 | 第15-17页 |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7-19页 |
第2章 过床平移转运系统搬移设备设计 | 第19-38页 |
2.1 引言 | 第19页 |
2.2 搬移设备设计指标要求 | 第19-20页 |
2.3 搬移设备设计形式 | 第20-24页 |
2.4 搬移设备设计 | 第24-33页 |
2.4.1 传动方案设计 | 第24-25页 |
2.4.2 搬移设备结构设计 | 第25-27页 |
2.4.3 上层传送带的选取 | 第27-32页 |
2.4.4 下层同步带及带轮选取 | 第32-33页 |
2.5 驱动装置选型 | 第33-36页 |
2.6 系统样机 | 第36-37页 |
2.7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第3章 过床平移转运系统行走设备设计 | 第38-59页 |
3.1 引言 | 第38页 |
3.2 行走设备设计基础 | 第38-39页 |
3.2.1 行走设备设计指标 | 第38页 |
3.2.2 行走设备主体机构形式的选择 | 第38-39页 |
3.3 行走设备升降机构优化设计 | 第39-50页 |
3.3.1 驱动力位置及驱动源的选择 | 第39-43页 |
3.3.2 剪式升降机构力学模型分析 | 第43-45页 |
3.3.3 电动推杆最大推力求解 | 第45-46页 |
3.3.4 升降机构最优化求解 | 第46-50页 |
3.4 剪式升降机构动力学运动学仿真分析 | 第50-53页 |
3.5 行走设备结构设计 | 第53-55页 |
3.5.1 行走设备的三维模型 | 第53-55页 |
3.5.2 脚轮的选型 | 第55页 |
3.5.3 电动推杆选型 | 第55页 |
3.6 剪式升降机构关键部件校核 | 第55-58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第4章 过床平移转运系统电控系统设计 | 第59-68页 |
4.1 引言 | 第59页 |
4.2 电控系统整体设计 | 第59-64页 |
4.2.1 总体设计框架 | 第59-61页 |
4.2.2 无线操作盒的设计 | 第61-62页 |
4.2.3 搬移设备主控板选型 | 第62-63页 |
4.2.4 直流电机驱动器的选取 | 第63-64页 |
4.2.5 电动推杆驱动模块的选择 | 第64页 |
4.3 过床平移转运系统控制软件设计 | 第64-67页 |
4.3.1 电机控制器的三闭环控制算法 | 第64-66页 |
4.3.2 程序流程图 | 第66-67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7-68页 |
第5章 过床平移转运系统舒适性模糊综合评价 | 第68-83页 |
5.1 引言 | 第68页 |
5.2 模糊综合评价方法 | 第68-69页 |
5.2.1 模糊综合评价概念 | 第68页 |
5.2.2 模糊综合评价步骤 | 第68-69页 |
5.3 过床平移转运系统舒适性的多级模糊综合评价体系 | 第69-75页 |
5.3.1 过床平移转运系统舒适性评价体系的建立 | 第69-70页 |
5.3.2 因素集的确定 | 第70-71页 |
5.3.3 因素集权重的确定 | 第71-75页 |
5.4 搬移设备舒适性评价实验 | 第75-80页 |
5.4.1 实验环境 | 第75-76页 |
5.4.2 实验者因素分析 | 第76-78页 |
5.4.3 判断矩阵的确定 | 第78-80页 |
5.5 模糊综合评价结果分析 | 第80-82页 |
5.5.1 多级模糊联合评价 | 第80-82页 |
5.5.2 模糊综合评价结果分析 | 第82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82-83页 |
结论 | 第83-85页 |
参考文献 | 第85-89页 |
附录 | 第89-9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第91-92页 |
致谢 | 第9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