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门头沟区爨底下古村旅游开发研究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15页 |
一、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 第8-9页 |
(一) 研究背景 | 第8-9页 |
(二) 研究意义 | 第9页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3页 |
(一) 国外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二)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三) 爨底下古村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四) 研究述评 | 第13页 |
三、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四、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第2章 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 第15-21页 |
一、相关概念界定 | 第15-18页 |
(一) 古村落与历史文化名村 | 第15-17页 |
(二) 乡村旅游与古村落旅游 | 第17-18页 |
二、古村落的特点及分类 | 第18-19页 |
(一) 古村落的特点 | 第18页 |
(二) 古村落的分类 | 第18-19页 |
三、相关理论综述 | 第19-21页 |
(一) 可持续发展理论 | 第19-20页 |
(二) 利益相关者理论 | 第20-21页 |
第3章 爨底下古村基本概况 | 第21-35页 |
一、爨底下古村基本情况 | 第21-24页 |
(一) 爨底下古村自然地理概况 | 第21-22页 |
(二) 爨底下古村历史沿革 | 第22-23页 |
(三) 爨底下古村旅游发展现状 | 第23-24页 |
二、爨底下古村布局与建筑特色 | 第24-31页 |
(一) 爨底下古村格局特色 | 第24-28页 |
(二) 爨底下古村建筑特色 | 第28-31页 |
三、爨底下古村的价值 | 第31-35页 |
(一) 历史价值 | 第31-32页 |
(二) 文化价值 | 第32页 |
(三) 艺术价值 | 第32-33页 |
(四) 旅游开发价值 | 第33-35页 |
第4章 爨底下古村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开发现状 | 第35-50页 |
一、爨底下古村主要的旅游资源及评价 | 第35-40页 |
(一) 爨底下古村主要的旅游资源 | 第35-38页 |
(二) 爨底下古村旅游资源评价 | 第38-40页 |
二、爨底下古村旅游市场和开发情况 | 第40-45页 |
(一) 爨底下古村客源市场情况 | 第41-43页 |
(二) 爨底下古村旅游开发满意度 | 第43-45页 |
三、爨底下古村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取得的成绩 | 第45-47页 |
(一) 对已损坏古村落进行修旧如旧的复原 | 第45-46页 |
(二) 注重对本地特色文化的挖掘与传承 | 第46-47页 |
(三) 旅游开发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 第47页 |
(四) 创新古村落旅游开发模式 | 第47页 |
四、爨底下古村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 第47-50页 |
(一) 可通达性不强,基础设施需要改进 | 第48页 |
(二) 村落街巷遭到破坏 | 第48页 |
(三) 原有或不存在建筑的复建与仿建 | 第48页 |
(四) 古村落旅游开发有些方面过于商业化 | 第48页 |
(五) 旅游项目单一 | 第48-50页 |
第5章 爨底下古村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的对策 | 第50-59页 |
一、爨底下古村保护的对策 | 第50-51页 |
(一) 设置景区旅游资源管理职能部门 | 第50页 |
(二) 加强古村旅游开发监督 | 第50页 |
(三) 制定古村建筑风貌控制规则 | 第50-51页 |
二、爨底下古村旅游开发思路与目标一 | 第51页 |
(一) 旅游开发思路 | 第51页 |
(二) 旅游开发目标 | 第51页 |
三、爨底下古村旅游开发定位和发展战略 | 第51-53页 |
(一) 旅游开发定位要准确 | 第51-53页 |
(二) 根据旅游发展趋势确定发展战略 | 第53页 |
四、爨底下古村旅游开发对策 | 第53-59页 |
(一) 景区规划对策 | 第54页 |
(二) 改变旅游产业项目单一的现状 | 第54-57页 |
(三) 有针对性的制定市场营销策略 | 第57-58页 |
(四) 完善旅游配套设施 | 第58-59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59-60页 |
一、研究结论 | 第59页 |
二、研究局限及展望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3页 |
致谢 | 第63-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