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混沌系统和一个超混沌系统的控制与同步
| 中文摘要 | 第1-4页 |
| 英文摘要 | 第4-8页 |
| 1 绪论 | 第8-13页 |
| ·本课题的研究背景 | 第8-10页 |
| ·本课题的研究现状和发展前景 | 第10-11页 |
| ·本文的研究内容及意义 | 第11-13页 |
| 2 混沌理论的基础及预备知识 | 第13-23页 |
| ·混沌的刻画 | 第13-15页 |
| ·混沌的定义 | 第13-14页 |
| ·通向混沌的道路 | 第14-15页 |
| ·混沌控制 | 第15-17页 |
| ·混沌控制的定义 | 第15页 |
| ·混沌控制的目标及主要方法 | 第15-16页 |
| ·混沌系统的反馈控制 | 第16-17页 |
| ·混沌同步 | 第17-19页 |
| ·混沌同步的定义 | 第17页 |
| ·混沌同步的目标及主要方法 | 第17-18页 |
| ·混沌的反馈控制同步及自适应同步 | 第18-19页 |
| ·LYAPUNOV 意义下的稳定性的应用 | 第19-23页 |
| ·Lyapunov 函数的定义 | 第19-20页 |
| ·比较原理 | 第20-23页 |
| 3 一个新混沌系统的控制与同步 | 第23-32页 |
| ·混沌系统的动力学行为 | 第24-25页 |
| ·对称性和不变性 | 第24页 |
| ·耗散性和吸引子的存在性 | 第24-25页 |
| ·平衡点的稳定性 | 第25页 |
| ·混沌系统的反馈控制 | 第25-26页 |
| ·混沌系统非线性反馈同步 | 第26-27页 |
| ·混沌系统自适应同步 | 第27-28页 |
| ·混沌控制的数值模拟 | 第28-31页 |
| ·系统控制前的状况 | 第28页 |
| ·系统控制后的状况 | 第28-29页 |
| ·非线性反馈同步 | 第29-30页 |
| ·自适应同步 | 第30-31页 |
| ·结论 | 第31-32页 |
| 4 一个新超混沌系统的控制与同步 | 第32-40页 |
| ·超混沌系统的动力学行为 | 第32-34页 |
| ·耗散性和吸引子的存在性 | 第33页 |
| ·系统的稳定性 | 第33-34页 |
| ·超混沌系统的线性反馈控制 | 第34-35页 |
| ·超混沌系统的非线性反馈控制 | 第35-36页 |
| ·系统的自适应同步 | 第36-37页 |
| ·超混沌系统控制与同步的数值模拟 | 第37-39页 |
| ·未控制时效果仿真 | 第37页 |
| ·线性反馈控制效果仿真 | 第37-38页 |
| ·非线性反馈控制效果仿真 | 第38-39页 |
| ·自适应同步效果仿真 | 第39页 |
| ·结论 | 第39-40页 |
| 5 总结与展望 | 第40-42页 |
| 致谢 | 第42-43页 |
| 参考文献 | 第43-47页 |
| 附录 | 第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