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针配合针刺治疗急性期带状疱疹的疗效观察
| 摘要 | 第3-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引言 | 第9-11页 |
| 第一章 文献研究 | 第11-21页 |
| 第一节 祖国医学对带状疱疹的认识 | 第11-15页 |
| 一、病名 | 第11页 |
| 二、病因病机 | 第11页 |
| 三、带状疱疹的中医治疗 | 第11-15页 |
| 第二节 带状疱疹的现状研究和发展趋势评述 | 第15-21页 |
| 一、带状疱疹的定义 | 第15页 |
| 二、带状疱疹的病因 | 第15-16页 |
| 三、带状疱疹的发病机制 | 第16-17页 |
| 四、带状疱疹的西医治疗 | 第17-21页 |
| 第二章 临床研究 | 第21-31页 |
| 第一节 研究内容 | 第21页 |
| 第二节 研究资料 | 第21-22页 |
| 一、病例来源 | 第21页 |
| 二、诊断标准 | 第21页 |
| 三、纳入标准 | 第21页 |
| 四、排除标准 | 第21-22页 |
| 五、剔除病例标准 | 第22页 |
| 六、退出(脱落)病例标准及脱落处理 | 第22页 |
| 七、中止试验的标准 | 第22页 |
| 第三节 研究方法 | 第22-25页 |
| 一、分组方法 | 第22-23页 |
| 二、治疗方法 | 第23-24页 |
| 三、观察指标 | 第24-25页 |
| 四、疗效评定标准 | 第25页 |
| 五、统计分析方法 | 第25页 |
| 第四节 研究结果 | 第25-31页 |
| 一、治疗前资料对比结果 | 第25-26页 |
| 二、治疗后资料对比结果 | 第26-29页 |
| 三、不良事件发生率 | 第29-31页 |
| 第三章 讨论 | 第31-35页 |
| 第一节 针灸处方分析 | 第31-33页 |
| 一、夹脊穴 | 第31页 |
| 二、阿是穴 | 第31-32页 |
| 三、电针疗法的作用及机理 | 第32页 |
| 四、火针 | 第32页 |
| 五、火针配合针刺 | 第32-33页 |
| 第二节 研究结果分析 | 第33-35页 |
| 一、疼痛评价 | 第33页 |
| 二、对疱疹的影响 | 第33页 |
| 三、综合疗效评分的改善情况 | 第33页 |
| 四、疗效分析 | 第33-35页 |
| 结语 | 第35-37页 |
| 参考文献 | 第37-39页 |
| 附录 | 第39-43页 |
| 致谢 | 第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