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1页 |
引言 | 第11-13页 |
一、案情简介 | 第13-17页 |
(一) 案由 | 第13页 |
(二) 基本案情 | 第13-14页 |
(三) 争议焦点 | 第14-15页 |
(四) 研讨的问题 | 第15-17页 |
二、专利侵权损害赔偿的原则、性质与功能 | 第17-21页 |
(一) 侵权损害赔偿在专利侵权救济中的地位 | 第17-19页 |
1. 专利侵权救济的主要类型 | 第17页 |
2. 侵权损害赔偿在专利侵权救济中的地位 | 第17-19页 |
(二) 专利侵权损害赔偿的原则 | 第19页 |
(三) 专利侵权损害赔偿的性质 | 第19-20页 |
(四) 专利侵权损害赔偿的功能 | 第20-21页 |
三、专利侵权损害赔偿的计算方法 | 第21-35页 |
(一) 按照权利人因被侵权所受到的实际损失 | 第22-26页 |
1. 根据专利产品减少的销售量 | 第23-24页 |
2. 根据侵权人产品的销售量 | 第24-26页 |
(二) 按照侵权人因侵权所获得的利益 | 第26-32页 |
1. 按照侵权人因侵权所获得的利益确定赔偿数额的理论依据 | 第26-27页 |
2. 按照侵权人因侵权所获得的利益确定赔偿数额的计算公式 | 第27-28页 |
3. 按照“侵权人因侵权所获得的利益”确定赔偿数额存在的问题 | 第28页 |
4. 解决“侵权行为”与“获利”之间因果关系证明困难的思路 | 第28-32页 |
(三) 参照该专利许可使用费的“倍数合理确定” | 第32-33页 |
1. 参照专利许可使用费计算赔偿数额的前提条件 | 第32-33页 |
2. “倍数合理确定” | 第33页 |
(四) 人民法院定额赔偿 | 第33-35页 |
1. 适用法定赔偿的优点 | 第34页 |
2. 适用法定赔偿应注意的问题 | 第34-35页 |
四、对完善我国专利侵权损害赔偿制度的建言 | 第35-37页 |
(一) 引入“市场价值法” | 第35-36页 |
(二) 对恶意侵权人实施惩罚性赔偿 | 第36-37页 |
结语 | 第37-38页 |
致谢 | 第38-39页 |
参考文献 | 第39-4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