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10-18页 |
1.1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 第10-11页 |
1.1.1 选题的背景 | 第10页 |
1.1.2 选题的意义 | 第10-11页 |
1.2 相关概念释义 | 第11-13页 |
1.2.1 文化产品 | 第11-12页 |
1.2.2 文化产业 | 第12-13页 |
1.2.3 紫陶文化产业 | 第13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 第13-16页 |
1.3.1 国内研究现状述评 | 第13-15页 |
1.3.2 国外研究现状述评 | 第15-16页 |
1.4 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16-18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16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16页 |
1.4.3 技术路线 | 第16-18页 |
2 喀左县紫陶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分析 | 第18-26页 |
2.1 喀左县紫陶文化产业发展基本情况简介 | 第18-19页 |
2.1.1 喀左县紫陶产业发展的历史文化传承 | 第18页 |
2.1.2 喀左县紫陶产业发展的自然经济社会条件 | 第18-19页 |
2.2 喀左县紫陶文化产业发展取得的成绩 | 第19-22页 |
2.2.1 产业规模不断扩大 | 第19-20页 |
2.2.2 产品知名度逐步提高 | 第20-21页 |
2.2.3 产业工人逐年增加 | 第21页 |
2.2.4 品牌影响力有所提升 | 第21-22页 |
2.3 喀左县紫陶文化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 第22-24页 |
2.3.1 产业结构不合理 | 第22-23页 |
2.3.2 科技创新能力低 | 第23页 |
2.3.3 人才严重不足 | 第23-24页 |
2.3.4 产业服务滞后 | 第24页 |
2.4 喀左县紫陶文化产业发展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24-26页 |
2.4.1 骨干企业各自为战,产业链条难以实现 | 第24页 |
2.4.2 科研投入少,高精尖产品研发少 | 第24页 |
2.4.3 紫砂人才出现断代,技艺传承尚需时间 | 第24-25页 |
2.4.4 济发展总量小,贷款融资渠道少 | 第25-26页 |
3 喀左县紫陶文化产业发展的方案论证 | 第26-41页 |
3.1 国内外文化产业发展经验借鉴 | 第26-30页 |
3.1.1 国外文化产业发展经验 | 第26-27页 |
3.1.2 国内文化产业发展经验 | 第27-30页 |
3.2 喀左县紫陶文化产业发展的方案设计 | 第30-33页 |
3.2.1 明确紫陶文化产业发展思路 | 第30-32页 |
3.2.2 确立紫陶文化产业发展原则 | 第32页 |
3.2.3 细化紫陶文化产业产品类别 | 第32-33页 |
3.3 促进喀左县紫陶文化产业发展方案的可行性分析 | 第33-41页 |
3.3.1 喀左县紫陶文化产业发展的外部优势 | 第33-35页 |
3.3.2 喀左县紫陶文化产业发展的自身优势 | 第35-41页 |
4 推进喀左县紫陶文化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 第41-49页 |
4.1 打造产业园区,凝聚产业合力 | 第41-44页 |
4.1.1 明确产业园区的布局思路 | 第41-42页 |
4.1.2 完善产业园区的基本结构 | 第42页 |
4.1.3 发挥产业园区的主要功能 | 第42-43页 |
4.1.4 培育和壮大骨干核心企业 | 第43-44页 |
4.2 加强政策扶持,鼓励科技文化创新 | 第44-45页 |
4.2.1 以政策为基准鼓励科技文化创新 | 第44页 |
4.2.2 立足县域实际培育地区文化品牌 | 第44-45页 |
4.3 健全制度体系,保障产业发展 | 第45-47页 |
4.3.1 强化融资保障机制 | 第45页 |
4.3.2 提升信用保障体系 | 第45-46页 |
4.3.3 完善人才培养制度 | 第46-47页 |
4.4 转变政府职能,优化服务体系 | 第47-49页 |
4.4.1 健全政府服务体系 | 第47页 |
4.4.2 完善信息服务体系 | 第47-48页 |
4.4.3 构建市场中介服务体系 | 第48-49页 |
结论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2页 |
致谢 | 第52-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