苇套河重点河段治理规划中的水面线推求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9-24页 |
1.1 选题的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9-13页 |
1.2 国内外中小河流的治理研究现状 | 第13-23页 |
1.2.1 国外中小河流的治理研究现状 | 第13-21页 |
1.2.2 国内中小河流治理现状 | 第21-23页 |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23-24页 |
2 研究区的概况 | 第24-31页 |
2.1 流域自然地理概况 | 第24页 |
2.2 流域社会经济概况 | 第24页 |
2.3 流域水文、气象概况 | 第24-26页 |
2.3.1 河流水系 | 第25-26页 |
2.3.2 降水量及年内分布 | 第26页 |
2.4 研究区地质概况 | 第26-28页 |
2.4.1 河流区域地质概况 | 第26-27页 |
2.4.2 流域水文地质条件 | 第27页 |
2.4.3 工程地质条件 | 第27页 |
2.4.4 天然建筑材料 | 第27-28页 |
2.4.5 地震烈度 | 第28页 |
2.5 流域现状及已有防洪工程情况 | 第28-30页 |
2.6 存在的问题 | 第30-31页 |
3 设计洪水计算 | 第31-35页 |
3.1 降水量及年内分布 | 第31页 |
3.2 暴雨洪水特性 | 第31-32页 |
3.3 设计洪水 | 第32-34页 |
3.4 潮汐 | 第34-35页 |
4 MIKE11模型 | 第35-39页 |
4.1 模型的理论背景 | 第35-37页 |
4.2 模型的结构 | 第37-39页 |
4.2.1 模型的数据 | 第37页 |
4.2.2 模型特点 | 第37-38页 |
4.2.3 模型文件 | 第38-39页 |
5 水面线推求 | 第39-46页 |
5.1 计算技术路线 | 第39页 |
5.2 资料收集 | 第39页 |
5.3 计算边界 | 第39-46页 |
5.3.1 河网文件与断面文件 | 第39-41页 |
5.3.2 计算边界条件 | 第41-43页 |
5.3.3 河道糙率取值 | 第43页 |
5.3.4 设计洪水面推算成果 | 第43-46页 |
6 河道治理工程设计 | 第46-55页 |
6.1 设计标准 | 第46页 |
6.1.1 工程等级和防洪标准 | 第46页 |
6.1.2 地震设计烈度 | 第46页 |
6.1.3 设计的依据 | 第46页 |
6.2 堤线布置设计 | 第46-47页 |
6.2.1 堤线布置原则 | 第46-47页 |
6.2.2 堤线布置 | 第47页 |
6.3 河道断面设计 | 第47-48页 |
6.3.1 治理的原则 | 第47页 |
6.3.2 河道的纵横断面 | 第47-48页 |
6.4 堤防工程 | 第48-55页 |
6.4.1 堤防的基本断面 | 第48-49页 |
6.4.2 堤顶高程 | 第49-55页 |
7 总结与展望 | 第55-56页 |
7.1 总结 | 第55页 |
7.2 展望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9页 |
致谢 | 第59-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