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2-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导言 | 第11-16页 |
一、问题的提出 | 第11-12页 |
二、研究的价值 | 第12-13页 |
三、文献综述 | 第13-14页 |
四、主要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五、研究的难点 | 第15-16页 |
第一章 准公益信托的发展现状 | 第16-25页 |
第一节 准公益信托的研究意义 | 第16-17页 |
第二节 准公益信托的实践与概念 | 第17-21页 |
一、准公益信托案例梳理 | 第17-19页 |
(一)中信信托“中信开行爱心信托项目” | 第18页 |
(二)北京信托“同心慈善1号新股申购集合资金信托计划” | 第18页 |
(三)国元信托“国元爱心慈善公益集合资金信托计划” | 第18页 |
(四)重庆国投“爱心满中华集合资金信托计划” | 第18-19页 |
二、准公益信托的概念 | 第19-21页 |
(一)学术界的讨论 | 第19-20页 |
(二)实务界的讨论 | 第20-21页 |
第三节 准公益信托的特征 | 第21-25页 |
一、准公益信托与公益信托 | 第21-24页 |
(一)信托目的根本不同 | 第21-22页 |
(二)剩余收入分配不同 | 第22-24页 |
二、准公益信托与营利信托 | 第24-25页 |
第二章 国外准公益信托制度研究 | 第25-44页 |
第一节 美国的利益分离信托 | 第25-31页 |
一、利益分离信托的类型 | 第26-28页 |
(一)慈善主导信托 | 第26-27页 |
(二)慈善剩余信托 | 第27-28页 |
二、利益分离信托的税收政策 | 第28-30页 |
(一)慈善剩余信托 | 第28-29页 |
(二)慈善主导信托 | 第29-30页 |
三、对我国准公益信托的借鉴与启发 | 第30-31页 |
(一)制定具可操作性的税收政策 | 第30页 |
(二)均衡信托中不同目的之博弈 | 第30-31页 |
第二节 英国的混合目的投资信托 | 第31-38页 |
一、英国慈善信托投资模式 | 第33-35页 |
(一)经济投资模式 | 第33页 |
(二)项目相关的投资 | 第33-34页 |
(三)混合目的投资 | 第34-35页 |
二、混合目的投资时的受托人义务的研究 | 第35-36页 |
(一)对受托人的要求 | 第35页 |
(二)对受托人的监督 | 第35-36页 |
三、对我国准公益信托的借鉴与启发 | 第36-38页 |
(一)严格受托人信义义务 | 第36-38页 |
(二)构建受托人的监督制度 | 第38页 |
第三节 一个大胆的尝试:低利润有限责任公司 | 第38-44页 |
一、低利润有限责任公司的概念 | 第39-40页 |
二、对于低利润有限责任公司的质疑 | 第40-41页 |
三、低利润有限责任公司的信义义务 | 第41-42页 |
四、对我国准公益信托的借鉴与启发 | 第42-44页 |
(一)对准公益信托制度的借鉴 | 第42-43页 |
(二)对于受托人制度的借鉴 | 第43-44页 |
第三章 准公益信托制度法理基础 | 第44-52页 |
第一节 非营利法人经营活动的合理性 | 第44-48页 |
一、“非营利法人”理论的变迁 | 第45-47页 |
(一)“功能主义方法”立法模式 | 第45-46页 |
(二)“经济关系方法”立法模式 | 第46-47页 |
二、“非营利法人”经营活动的现实需求 | 第47-48页 |
(一)公益事业发展不足 | 第47页 |
(二)非营利法人特殊经营准则 | 第47-48页 |
第二节 非营利法人经营活动的可行性 | 第48-52页 |
一、我国非营利法人运营形式比较研究 | 第48-50页 |
(一)基金会运营形式 | 第48-49页 |
(二)社会团体法人运营形式 | 第49页 |
(三)民办非企业单位运营形式 | 第49-50页 |
二、公益信托的运营形式 | 第50-52页 |
(一)公益信托 | 第50页 |
(二)准公益信托 | 第50-52页 |
第四章 我国准公益信托的制度构建 | 第52-59页 |
第一节 准公益信托的设立应采用登记制 | 第52-53页 |
第二节 准公益信托的管理与监督制度完善 | 第53-56页 |
一、准公益信托的受托人义务 | 第54-55页 |
(一)均衡两种信托目的 | 第54-55页 |
(二)投资策略的制定 | 第55页 |
二、准公益信托的监督管理制度 | 第55-56页 |
(一)完善管理机构的监督 | 第56页 |
(二)设立信托监察人制度 | 第56页 |
第三节 准公益信托的税收政策 | 第56-59页 |
一、获取税前抵扣资格 | 第57页 |
二、适用特殊的税收政策 | 第57-59页 |
(一)区分公益与私益税收政策 | 第57-58页 |
(二)公益部分的特殊税收政策 | 第58-59页 |
结语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5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65-66页 |
后记 | 第66-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