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23页 |
1.1 膜蒸馏背景简述 | 第10-14页 |
1.1.1 膜蒸馏原理和特征 | 第10-11页 |
1.1.2 膜蒸馏的历史 | 第11页 |
1.1.3 膜蒸馏的形式 | 第11-12页 |
1.1.4 膜蒸馏目前发展的局限性 | 第12-14页 |
1.2 膜蒸馏用膜要求 | 第14-15页 |
1.3 膜蒸馏用膜的制备 | 第15-21页 |
1.3.1 静电纺丝工艺 | 第15-17页 |
1.3.2 基膜的选择 | 第17-18页 |
1.3.3 基膜的制备及改性 | 第18-21页 |
1.4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21页 |
1.5 本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 第21-23页 |
第2章: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23-30页 |
2.1 实验试剂和实验仪器 | 第23-25页 |
2.1.1 实验试剂 | 第23-24页 |
2.1.2 实验仪器 | 第24页 |
2.1.3 进料液的配置方法 | 第24-25页 |
2.2 PI超疏水膜的制备方法 | 第25-26页 |
2.3 膜的表征方法 | 第26-28页 |
2.3.1 膜厚度 | 第26页 |
2.3.2 表面接触角 | 第26页 |
2.3.3 平均孔径和孔径分布 | 第26-27页 |
2.3.4 LEPW值测试 | 第27页 |
2.3.5 表面形状及表面粗糙度 | 第27页 |
2.3.6 表面成分 | 第27页 |
2.3.7 Zeta电位 | 第27-28页 |
2.4 直接接触式膜蒸馏的实验方法 | 第28-30页 |
第3章 聚酰亚胺超疏水纤维膜的制备 | 第30-46页 |
3.1 PI基膜的制备 | 第30-31页 |
3.2 PI基膜的改性 | 第31-34页 |
3.3 膜的表征 | 第34-40页 |
3.4 制备条件对PI膜疏水性能的影响 | 第40-44页 |
3.4.1 C-PDA/PEI层与C-PDA层的区别 | 第40-42页 |
3.4.2 硅溶胶浓度的影响 | 第42-43页 |
3.4.3 氟硅烷浓度的影响 | 第43-44页 |
3.4.4 反应时间的影响 | 第44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4-46页 |
第4章 聚酰亚胺超疏水膜应用于膜蒸馏的效能评价 | 第46-54页 |
4.1 PI膜改性各阶段的膜蒸馏对比试验 | 第46-47页 |
4.2 PI超疏水膜在膜蒸馏中的性能测试 | 第47-50页 |
4.2.1 与商用PTFE膜对比试验 | 第47-49页 |
4.2.2 温度梯度测试实验 | 第49-50页 |
4.2.3 浓度梯度测试实验 | 第50页 |
4.3 不同进料液测试试验 | 第50-52页 |
4.3.1 含表面活性剂的氯化钠溶液 | 第50-51页 |
4.3.2 含染料的氯化钠溶液 | 第51-52页 |
4.3.3 含腐殖酸的氯化钠溶液 | 第52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2-54页 |
第5章 聚酰亚胺超疏水膜在膜蒸馏中的应用潜能分析 | 第54-62页 |
5.1 PI超疏水膜的稳定性研究 | 第54-57页 |
5.1.1 PI超疏水膜耐污染与表面自洁现象 | 第55-56页 |
5.1.2 PI超疏水膜长时间运行测试 | 第56-57页 |
5.2 应用于反渗透浓水浓缩减量实验 | 第57-58页 |
5.3 应用于海水淡化的技术评价和经济分析 | 第58-61页 |
5.3.1 膜蒸馏海水淡化技术路线 | 第58-59页 |
5.3.2 技术评价 | 第59-60页 |
5.3.3 经济分析 | 第60-61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结论 | 第62-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70页 |
致谢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