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21页 |
1.1 课题来源 | 第10页 |
1.2 研究背景 | 第10-17页 |
1.2.1 微结构介绍 | 第10-12页 |
1.2.2 微结构功能表面的应用 | 第12-13页 |
1.2.3 微结构功能表面的制作 | 第13-17页 |
1.3 微细铣削技术的研究现状 | 第17-19页 |
1.4 微细铣削技术的发展趋势 | 第19页 |
1.5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9-21页 |
第2章 微细切削加工基本理论 | 第21-32页 |
2.1 尺寸效应 | 第21-23页 |
2.2 最小切削厚度 | 第23-27页 |
2.2.1 切屑形成机理 | 第23-25页 |
2.2.2 弹性恢复以及后刀面与工件摩擦的影响 | 第25-26页 |
2.2.3 最小切削厚度的确定 | 第26-27页 |
2.3 微细切削的表面粗糙度 | 第27-31页 |
2.3.1 表面粗糙度概述 | 第27-28页 |
2.3.2 影响工件表面粗糙度的主要因素 | 第28-31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第3章 微透镜阵列铣削加工单因素试验研究 | 第32-42页 |
3.1 试验设备及条件 | 第32-35页 |
3.1.1 机床 | 第32-33页 |
3.1.2 刀具材料 | 第33-34页 |
3.1.3 被加工材料 | 第34页 |
3.1.4 检测设备 | 第34-35页 |
3.2 试验过程分析 | 第35-37页 |
3.3 单因素试验 | 第37-41页 |
3.3.1 主轴转速对微透镜阵列球形腔表面粗糙度的影响 | 第38-39页 |
3.3.2 铣削深度对微透镜阵列球形腔表面粗糙度的影响 | 第39-40页 |
3.3.3 进给量对微透镜阵列球形腔表面粗糙度的影响 | 第40-41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第4章 微透镜阵列铣削加工正交试验研究 | 第42-57页 |
4.1 正交试验基本概念 | 第42-43页 |
4.2 正交试验方案设计 | 第43-45页 |
4.3 试验过程 | 第45-46页 |
4.4 正交试验极差分析 | 第46-49页 |
4.5 正交试验方差分析 | 第49-52页 |
4.5.1 离差平方和的计算 | 第49-51页 |
4.5.2 自由度的计算 | 第51页 |
4.5.3 均方差的计算 | 第51页 |
4.5.4 F值计算和显著性检验 | 第51-52页 |
4.6 多元回归分析数学模型 | 第52-56页 |
4.6.1 多元回归分析定义 | 第53页 |
4.6.2 多元回归分析数学模型的建立 | 第53-55页 |
4.6.3 参数的最小二乘估计 | 第55-56页 |
4.7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结论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2页 |
致谢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