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3-28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3-16页 |
1.1.1 城市群的快速发展 | 第13-14页 |
1.1.2 我国城市群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困局 | 第14-15页 |
1.1.3 我国轨道交通的高速发展 | 第15-16页 |
1.1.4 我国轨道交通规划存在的问题 | 第16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 第16-26页 |
1.2.1 城市群相关理论研究 | 第16-19页 |
1.2.2 区域交通需求分析相关研究 | 第19-21页 |
1.2.3 区域轨道交通线网布局规划相关研究 | 第21-25页 |
1.2.4 现状存在的问题 | 第25-26页 |
1.3 研究意义 | 第26-27页 |
1.4 技术路线 | 第27-28页 |
第2章 城市群区域轨道交通线网布局多维规划理论 | 第28-45页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第28-32页 |
2.1.1 城市群 | 第28-30页 |
2.1.2 区域轨道交通概念的范围界定 | 第30-31页 |
2.1.3 区域轨道交通线网布局综合规划 | 第31-32页 |
2.2 城市群与城际铁路关系分析 | 第32-40页 |
2.2.1 城市群 | 第32-34页 |
2.2.2 城市群城际铁路功能定位 | 第34-38页 |
2.2.3 城市群与城际铁路线网互馈分析 | 第38-40页 |
2.3 城市群区域轨道交通线网布局多维规划 | 第40-44页 |
2.3.1 区域轨道交通线网布局规划基本理论 | 第40-43页 |
2.3.2 区域轨道交通线网布局多维规划理论 | 第43-44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第3章 城市对外出行枢纽可达性测算 | 第45-61页 |
3.1 城际出行需求分析模型体系 | 第45-50页 |
3.1.1 现有城市群城际出行需求分析模型体系总结 | 第45-47页 |
3.1.2 接续交通方式模型 | 第47-50页 |
3.2 可达性相关概念 | 第50-54页 |
3.2.1 可达性的内涵 | 第50-51页 |
3.2.2 可达性的主要特征 | 第51页 |
3.2.3 可达性分类 | 第51-54页 |
3.3 城市对外交通枢纽可达性测算 | 第54-57页 |
3.3.1 城市对外交通枢纽可达性定义 | 第55-56页 |
3.3.2 城市对外交通枢纽可达成本测算 | 第56-57页 |
3.4 算例分析 | 第57-60页 |
3.4.1 参数标定 | 第57-59页 |
3.4.2 分担率计算 | 第59页 |
3.4.3 可达性测算 | 第59-60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第4章 城市群城际铁路线路规划条件判定模型 | 第61-93页 |
4.1 城市群发展差异性分析 | 第61-63页 |
4.1.1 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差异性分析 | 第61-62页 |
4.1.2 我国东、中、西部地区运输规模差异性分析 | 第62-63页 |
4.2 城际铁路线路社会经济指标分析 | 第63-74页 |
4.2.1 统计分析 | 第63-64页 |
4.2.2 统计调查 | 第64-65页 |
4.2.3 统计整理 | 第65-71页 |
4.2.4 结果分析 | 第71-74页 |
4.3 城际铁路运输收入 | 第74-81页 |
4.3.1 运价理论 | 第75-76页 |
4.3.2 运价率的影响因素 | 第76页 |
4.3.3 城际铁路票价率 | 第76-81页 |
4.4 城际铁路运输成本 | 第81-87页 |
4.4.1 运营成本 | 第81-82页 |
4.4.2 固定资产折旧 | 第82-85页 |
4.4.3 财务费用 | 第85-86页 |
4.4.4 税收及附加 | 第86-87页 |
4.5 城际铁路线路规划条件分析 | 第87-89页 |
4.6 算例分析 | 第89-92页 |
4.6.1 单位土建工程造价 | 第89-90页 |
4.6.2 城际铁路运输收入 | 第90页 |
4.6.3 财务费用 | 第90页 |
4.6.4 运营成本 | 第90-91页 |
4.6.5 折旧 | 第91页 |
4.6.6 模型求解 | 第91-92页 |
4.7 本章小结 | 第92-93页 |
第5章 区域轨道交通线网布局规划 | 第93-120页 |
5.1 区域轨道交通线路走向确定 | 第93-108页 |
5.1.1 主要原理 | 第93-94页 |
5.1.2 城市群内部主要交通运输通道 | 第94-99页 |
5.1.3 算例分析 | 第99-108页 |
5.2 城际铁路线网布局规模 | 第108-119页 |
5.2.1 线网布局规模定义 | 第108-109页 |
5.2.2 线网布局规模测算模型 | 第109-115页 |
5.2.3 求解算法 | 第115-117页 |
5.2.4 算例分析 | 第117-119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119-120页 |
第6章 城市群区域轨道交通线网布局方案比选 | 第120-131页 |
6.1 线网布局方案评价指标的选取 | 第120-125页 |
6.1.1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第120-121页 |
6.1.2 评价指标量化分析 | 第121-123页 |
6.1.3 指标归一化处理 | 第123-124页 |
6.1.4 熵值法确定权重系数 | 第124-125页 |
6.2 基于熵值-集对分析的城市群区域轨道交通线网布局方案比选 | 第125-128页 |
6.2.1 集对论相关概念 | 第126-127页 |
6.2.2 线网布局方案比选 | 第127-128页 |
6.3 算例分析 | 第128-130页 |
6.4 本章小结 | 第130-131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131-134页 |
致谢 | 第134-135页 |
参考文献 | 第135-144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 第1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