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应用程序漏洞检测与防护技术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3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8-9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及目的 | 第10-11页 |
1.4 论文的结构 | 第11-13页 |
第二章 相关背景知识介绍 | 第13-26页 |
2.1 Web应用程序 | 第13-19页 |
2.1.1 Web技术及Web 2.0 时代 | 第13页 |
2.1.2 Web应用程序 | 第13-14页 |
2.1.3 应用程序架构介绍 | 第14-16页 |
2.1.4 HTTP协议 | 第16-18页 |
2.1.5 URL介绍 | 第18页 |
2.1.6 Cookies技术 | 第18-19页 |
2.2 跨站脚本漏洞 | 第19-21页 |
2.2.1 跨站脚本漏洞的概述 | 第19页 |
2.2.2 跨站脚本漏洞产生的原因及危害 | 第19-20页 |
2.2.3 跨站脚本漏洞的分类 | 第20-21页 |
2.3 XSS漏洞利用代码构造 | 第21-25页 |
2.3.1 基本XSS代码构造方法 | 第21-22页 |
2.3.2 可绕过过滤的XSS代码的构造方法 | 第22-25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第三章 漏洞检测系统的需求分析与设计 | 第26-35页 |
3.1 可行性分析 | 第26-27页 |
3.2 系统需求分析 | 第27-29页 |
3.2.1 功能需求 | 第27-28页 |
3.2.2 非功能性需求 | 第28-29页 |
3.3 系统总体设计 | 第29-31页 |
3.4 主要模块详细设计 | 第31-34页 |
3.4.1 模拟登录模块设计 | 第31页 |
3.4.2 网络爬虫模块设计 | 第31-32页 |
3.4.3 测试用例生成模块 | 第32-33页 |
3.4.4 漏洞检测模块 | 第33页 |
3.4.5 验证码识别模块 | 第33-34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第四章 漏洞检测系统实现 | 第35-55页 |
4.1 模拟登录模块实现 | 第35-36页 |
4.2 网络爬虫模块实现 | 第36-41页 |
4.2.1 算法具体过程 | 第36-37页 |
4.2.2 页面解析模块 | 第37-40页 |
4.2.3 URL路径转换 | 第40-41页 |
4.2.4 URL去重模块实现 | 第41页 |
4.3 测试用例生成模块实现 | 第41-50页 |
4.3.1 XSS代码队列构造 | 第41-42页 |
4.3.2 可提交数据的URL测试用例的构造 | 第42-46页 |
4.3.3 Form表单测试用例的构造 | 第46-50页 |
4.4 漏洞检测模块实现 | 第50-52页 |
4.4.1 算法具体过程 | 第50-51页 |
4.4.2 请求提交模块实现 | 第51-52页 |
4.4.3 响应分析模块实现 | 第52页 |
4.5 验证码识别模块实现 | 第52-54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第五章 漏洞检测系统测试和防护建议 | 第55-61页 |
5.1 实验的目的与内容 | 第55页 |
5.2 实验环境 | 第55页 |
5.3 网络爬虫模块测试及结果分析 | 第55-57页 |
5.4 系统测试分析 | 第57-59页 |
5.5 XSS防御建议 | 第59-60页 |
5.5.1 XSS Filter防御 | 第59页 |
5.5.2 输入过滤 | 第59页 |
5.5.3 输出过滤 | 第59-60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1-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5页 |
附录1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撰写的论文 | 第65-66页 |
附录2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 第66-67页 |
致谢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