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5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8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8-10页 |
1.2.1 理论意义 | 第9页 |
1.2.2 实践意义 | 第9-10页 |
1.3 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1.3.1 有关纪录片的研究 | 第10页 |
1.3.2 有关影视文化的研究 | 第10-11页 |
1.3.3 有关大学生认知方面的研究 | 第11-12页 |
1.3.4 有关教育功能的研究 | 第12-13页 |
1.4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 第13-15页 |
1.4.1 研究思路 | 第13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1.4.3 可能的创新之处 | 第14-15页 |
第二章 纪录片、影视文化及认知的相关理论概述 | 第15-23页 |
2.1 纪录片与环保纪录片 | 第15-18页 |
2.1.1 纪录片的内涵与类型 | 第15页 |
2.1.2 纪录片的发展历程 | 第15-16页 |
2.1.3 环保纪录片的内容构成及其现实意义 | 第16-18页 |
2.2 影视文化的特点及其教育功能 | 第18-20页 |
2.2.1 影视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 第18-19页 |
2.2.2 影视文化独特的教育功能 | 第19-20页 |
2.3 认知的内涵及大学生认知发展的特点 | 第20-23页 |
2.3.1 认知的内涵与特点 | 第20-21页 |
2.3.2 大学生认知发展的特点 | 第21-23页 |
第三章 环保纪录片在大学生群体中的传播现状调查与分析 | 第23-35页 |
3.1 调查问卷的准备与说明 | 第23-26页 |
3.1.1 调查对象和范围 | 第23页 |
3.1.2 问卷的发放与回收 | 第23页 |
3.1.3 问卷结果的基本概况 | 第23-26页 |
3.2 环保纪录片在大学生群体中的传播现状分析 | 第26-35页 |
3.2.1 传播总体现状 | 第26-31页 |
3.2.2 传播现状细分 | 第31-35页 |
第四章 环保纪录片认知现状的成因分析 | 第35-48页 |
4.1 个人因素分析 | 第35-38页 |
4.1.1 学科专业 | 第35-37页 |
4.1.2 自身兴趣爱好 | 第37-38页 |
4.2 家庭因素分析 | 第38-43页 |
4.2.1 家庭环境 | 第38-40页 |
4.2.2 家庭教育 | 第40-43页 |
4.3 校园因素分析 | 第43-45页 |
4.3.1 校园宣传 | 第43-44页 |
4.3.2 高校教育 | 第44-45页 |
4.4 国家与社会整体层面因素分析 | 第45-48页 |
4.4.1 国家层面 | 第45-46页 |
4.4.2 社会整体 | 第46-48页 |
第五章 加强大学生认知教育的方法与对策 | 第48-61页 |
5.1 影视文化能够发挥教育功能的理论依据 | 第48-52页 |
5.1.1 隐性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 | 第48-50页 |
5.1.2 传播学中的培养理论 | 第50-51页 |
5.1.3 心理学上的情境认知理论 | 第51-52页 |
5.2 内因层面的对策与方法 | 第52-54页 |
5.2.1 提高对优秀影视文化的关注度 | 第52-53页 |
5.2.2 增强自主认知教育能力 | 第53-54页 |
5.3 家庭层面的对策与方法 | 第54-56页 |
5.3.1 树立良好的家庭认知教育氛围 | 第54-55页 |
5.3.2 有益的思想认知先导教育 | 第55-56页 |
5.4 学校层面的对策与方法 | 第56-58页 |
5.4.1 加强文化教育力度 | 第56-57页 |
5.4.2 扩充专业师资力量 | 第57-58页 |
5.4.3 建构认知教育体系 | 第58页 |
5.5 社会层面的对策与方法 | 第58-61页 |
5.5.1 发挥舆论导向功能 | 第58-59页 |
5.5.2 提高政府关注度 | 第59-60页 |
5.5.3 增强公众整体意识 | 第60-61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1-63页 |
6.1 总结 | 第61页 |
6.2 展望 | 第61-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5页 |
附录1 环保纪录片在大学生群体中的传播现状调查 | 第65-67页 |
附录2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撰写的论文 | 第67-68页 |
致谢 | 第68-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