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论文--蚕桑论文--蚕的病虫害及其防治论文

BmNPV诱导的家蚕血淋巴中两个miRNA的功能分析

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9页
英文缩写词汇注释第10-17页
第1章 绪论第17-25页
    1.1 研究背景第17-23页
        1.1.1 microRNAs概述第17-19页
        1.1.2 microRNAs的研究概述第19-20页
        1.1.3 家蚕microRNAs的研究概述第20-21页
        1.1.4 microRNAs在昆虫免疫中的作用第21-23页
    1.2 本课题的理论意义与实用价值第23-24页
    1.3 本课题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第24-25页
第2章 bmo-miR-217 和bmo-miR-390 靶基因预测第25-34页
    引言第25页
    2.1 材料与方法第25-26页
        2.1.1 实验材料与所用试剂第25页
            2.1.1.1 实验材料第25页
        2.1.2 实验方法第25-26页
            2.1.2.1 样品准备第25-26页
            2.1.2.2 高通量测序第26页
            2.1.2.3 miRNAs靶基因获取及预测第26页
    2.2 结果与分析第26-32页
        2.2.1 bmo-mi R-217 和bmo-miR-390 的靶基因预测第26-32页
    2.3 讨论第32-33页
    2.4 本章小结第33-34页
第3章 bmo-miR-217 及bmo-miR-390 的克隆及表达量分析第34-48页
    引言第34页
    3.1 材料与方法第34-42页
        3.1.1 试验材料与所用试剂第34-35页
            3.1.1.1 供试家蚕品种及病毒第34页
            3.1.1.2 宿主菌、载体及相关试剂第34页
            3.1.1.3 相关缓冲液及试剂的配制第34-35页
        3.1.2 试验方法第35-42页
            3.1.2.1 试验样品准备第35-36页
            3.1.2.2 感受态细胞制备第36页
            3.1.2.3 家蚕血淋巴组织总RNA提取第36-37页
            3.1.2.4 DNaseⅠ处理总RNA第37页
            3.1.2.5 cDNA合成反应第37-38页
            3.1.2.6 PCR验证第38-39页
            3.1.2.7 琼脂糖凝胶电泳第39页
            3.1.2.8 目的片段DNA的回收第39-40页
            3.1.2.9 回收DNA片段与pMD18-T载体的连接反应第40页
            3.1.2.10 连接产物的转化第40页
            3.1.2.11 克隆测序第40页
            3.1.2.12 用qRT-PCR分析miRNA表达量第40-41页
            3.1.2.13 用qRT-PCR检测家蚕miRNAs及其靶基因在血淋巴组织中的表达第41-42页
    3.2 结果与分析第42-46页
        3.2.1 bmo-mi R-217 及bmo-miR-390 克隆验证第42页
        3.2.2 bmo-mi R-217 和bmo-miR-390 定量表达分析第42-44页
        3.2.3 不同感染时间家蚕miRNAs和BmNPV基因在家蚕血淋巴组织中的表达第44-46页
            3.2.3.1 不同感染时间bmo-miR-217 和BmNPV-lef-1 基因在家蚕血淋巴中的表达第44页
            3.2.3.2 不同感染时间bmo-miR-390 和BmNPV-cg30基因在家蚕血淋巴中的表达第44-46页
    3.3 讨论第46-47页
    3.4 本章小结第47-48页
第4章 bmo-miR-217及bmo-miR-390功能的初步研究第48-64页
    引言第48页
    4.1 材料与方法第48-55页
        4.1.1 试验材料及试剂第48-50页
            4.1.1.1 试验材料第48-49页
            4.1.1.2 所用试剂及耗材第49页
            4.1.1.3 试剂制备第49-50页
        4.1.2 试验仪器与设备第50页
        4.1.3 试验方法第50-55页
            4.1.3.1 miRNAs表达载体构建第50-52页
                4.1.3.1.1 基因组DNA提取第50-51页
                4.1.3.1.2 miRNAs前体克隆第51页
                4.1.3.1.3 质粒回收及双酶切产物回收第51页
                4.1.3.1.4 目的产物连接反应及双酶切鉴定第51-52页
            4.1.3.2 靶基因 3’UTR表达载体构建第52-53页
                4.1.3.2.1 家蚕血淋巴总RNA提取及cDNA的合成第52页
                4.1.3.2.2 靶基因 3’UTR克隆第52页
                4.1.3.2.3 质粒回收及双酶切产物回收第52-53页
                4.1.3.2.4 目的产物连接反应及双酶切鉴定第53页
            4.1.3.3 重组表达载体共转染家蚕BmN细胞第53-54页
            4.1.3.4 双荧光素酶活性检测第54页
            4.1.3.5 qRT-PCR检测BmNPV感染家蚕BmN细胞BmNPV-cg30基因的表达量第54-55页
    4.2 结果与分析第55-61页
        4.2.1 miRNAs表达载体构建第55-57页
            4.2.1.1 bmo-mi R-217、bmo-miR-390前体PCR结果第55-56页
            4.2.1.2 bmo-mir-217、bmo-mir-390 双酶切鉴定结果第56-57页
        4.2.2 miRNAs靶基因 3’UTR表达载体构建第57-58页
            4.2.2.1 BmNPV-lef-13’UTR、BmNPV-cg303’UTR的PCR结果第57页
            4.2.2.2 BmNPV-lef-13’UTR、BmNPV-cg303’UTR双酶切鉴定结果第57-58页
        4.2.3 双荧光素酶活性检测第58-60页
            4.2.3.1 bmo-mi R-217 对BmNPV-lef-1 具有抑制作用第58-59页
            4.2.3.2 bmo-mi R-390 对BmNPV-cg30基因表达有下调作用第59-60页
        4.2.4 在感染BmNPV的BmN细胞中bmo-mi R-390 抑制BmNPV-cg30基因的表达第60-61页
    4.3 讨论第61-63页
    4.4 本章小结第63-64页
结论第64-66页
参考文献第66-75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75-76页
致谢第76页

论文共7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企业社会责任与内部控制审计相关性研究--基于沪深主板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
下一篇:卜蜂莲花零售业务中国市场发展战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