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纪内地青春电影中母亲形象研究
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绪论 | 第10-14页 |
一、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三、研究方法与创新 | 第12-14页 |
第一章“多元”的母亲形象 | 第14-26页 |
第一节 新世纪内地青春电影概述 | 第14-16页 |
一、概念梳理 | 第14-15页 |
二、新世纪:“多元”的青春言说 | 第15-16页 |
第二节 新世纪内地青春电影中的母亲形象特征 | 第16-18页 |
一、世纪之前——中国电影的类型化群体书写 | 第16-17页 |
二、世纪之后——青春影像的多元化个性表达 | 第17-18页 |
第三节 青春话语下的母亲群像 | 第18-26页 |
一、话语——“沉默”与“代言” | 第18-22页 |
二、行为——“窥视”与“操控” | 第22-26页 |
第二章 母亲形象与他者的关系 | 第26-36页 |
第一节 夫妻关系 | 第26-29页 |
一、传统伦理下的夫唱妇随 | 第27-28页 |
二、平等观念下的独立自主 | 第28-29页 |
第二节 母子关系 | 第29-32页 |
一、“恋子”与逃离 | 第30-31页 |
二、“恋母”与依赖 | 第31-32页 |
第三节 母女关系 | 第32-36页 |
一、权力与冲突 | 第32-33页 |
二、性与竞争 | 第33-34页 |
三、血缘与温情 | 第34-36页 |
第三章 新世纪青春电影中母亲形象塑造的多重语境 | 第36-42页 |
第一节 社会语境 | 第36-38页 |
一、意识形态的变化 | 第36-37页 |
二、创作群体的变化 | 第37页 |
三、经济因素的影响 | 第37-38页 |
第二节 文化语境 | 第38-42页 |
一、对伦理道德的反思 | 第38-39页 |
二、消费文化的盛行 | 第39-40页 |
三、“青春言说”的必然要求 | 第40-42页 |
第四章 母亲形象建构的问题和价值 | 第42-49页 |
第一节 被青春改写的母亲 | 第42-44页 |
一、母亲个体形象的“失真” | 第42-43页 |
二、母亲主体意识的“漂浮” | 第43页 |
三、母亲价值导向的“偏移” | 第43-44页 |
第二节 母亲书写的价值 | 第44-49页 |
一、伦理价值 | 第44-45页 |
二、审美价值 | 第45-49页 |
结语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3页 |
附录 | 第53-60页 |
致谢 | 第60-61页 |
在校期间所发表的文章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