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道路工程论文--规划、勘测与设计论文

基于PSR模型的绿色道路评价体系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页
第1章 绪论第9-16页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第9-10页
        1.1.1 研究背景第9页
        1.1.2 研究意义第9-10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0-13页
        1.2.1 可持续发展第10-11页
        1.2.2 绿色道路评价体系研究现状第11-12页
        1.2.3 压力状态响应模型研究现状第12-13页
    1.3 研究内容第13-14页
    1.4 研究范围与技术路线第14-15页
    1.5 本章小结第15-16页
第2章 绿色道路相关理论综述第16-23页
    2.1 绿色道路第16-20页
        2.1.1 绿色道路评价体系第16-18页
        2.1.2 绿色道路指标权重第18-20页
    2.2 绿色道路全生命周期第20-21页
        2.2.1 绿色道路全生命周期构成要素第20-21页
        2.2.2 绿色道路指标体系要求与原则第21页
    2.3 本章小结第21-23页
第3章 绿色道路指标体系构建第23-39页
    3.1 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模式第23-24页
    3.2 绿色道路压力状态响应模型第24-25页
        3.2.1 压力状态响应模型第24页
        3.2.2 绿色道路评价指标体系第24-25页
    3.3 规划设计阶段指标体系第25-31页
        3.3.1 规划设计阶段压力层指标第26-28页
        3.3.2 规划设计阶段状态层指标第28-30页
        3.3.3 规划设计阶段层响应指标第30-31页
    3.4 材料运输阶段指标体系第31-34页
        3.4.1 材料运输阶段压力层指标第31-32页
        3.4.2 材料运输阶段状态层指标第32-33页
        3.4.3 材料运输阶段响应层指标第33-34页
    3.5 施工运营阶段指标体系第34-38页
        3.5.1 施工运营阶段压力层指标第35-36页
        3.5.2 施工运营阶段状态层指标第36-37页
        3.5.3 施工运营阶段响应层指标第37-38页
    3.6 本章小结第38-39页
第4章 绿色道路综合评价模型的建立第39-47页
    4.1 绿色道路指标权重确定第39-40页
    4.2 序关系分析法第40-42页
        4.2.1 确定序关系第40-41页
        4.2.2 计算权重系数第41-42页
        4.2.3 元素的组合权重第42页
    4.3 绿色道路评价第42-44页
    4.4 模糊综合评价法第44-45页
        4.4.1 绿色道路指标集、评价集与权重集第44页
        4.4.2 模糊判断矩阵与多级模糊评价第44-45页
    4.5 绿色度分析法第45-46页
    4.6 本章小结第46-47页
第5章 案例分析第47-70页
    5.1 工程背景第47-48页
        5.1.1 工程概况第47-48页
    5.2 案例工程指标因素集第48-49页
        5.2.1 规划设计阶段指标因素集第48页
        5.2.2 材料运输阶段指标因素集第48页
        5.2.3 施工运营阶段指标因素集第48-49页
    5.3 案例工程指标评价集第49-50页
    5.4 案例工程指标权重计算第50-59页
        5.4.1 规划设计阶段指标权重第50-54页
        5.4.2 材料运输阶段指标权重第54-56页
        5.4.3 施工运营阶段指标权重第56-59页
    5.5 案例工程指标多级模糊综合评价第59-65页
        5.5.1 指标一级模糊综合评价第59-64页
        5.5.2 指标二级模糊综合评价第64-65页
    5.6 案例工程模糊综合评价结果分析第65-69页
        5.6.1 规划设计阶段评价结果分析第65-66页
        5.6.2 材料运输阶段评价结果分析第66-67页
        5.6.3 施工运营阶段评价结果分析第67-69页
    5.7 本章小结第69-70页
第6章 绿色道路建设的建议与对策第70-82页
    6.1 绿色道路规划设计阶段建议与对策第70-74页
        6.1.1 压力层指标建议对策第70-71页
        6.1.2 状态层指标建议对策第71-73页
        6.1.3 响应层指标建议对策第73-74页
    6.2 绿色道路材料运输阶段建议与对策第74-77页
        6.2.1 压力层指标建议对策第74-75页
        6.2.2 状态层指标建议对策第75-76页
        6.2.3 响应层指标建议对策第76-77页
    6.3 绿色道路施工运营阶段建议与对策第77-81页
        6.3.1 压力层指标建议对策第77-79页
        6.3.2 状态层指标建议对策第79页
        6.3.3 响应层指标建议对策第79-81页
    6.4 本章小结第81-82页
第7章 结论与展望第82-85页
    7.1 结论第82-83页
        7.1.1 创新点第82页
        7.1.2 不足之处第82-83页
    7.2 展望第83-85页
参考文献第85-91页
致谢第91-93页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第93页

论文共9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电力系统自适应谐波检测方法研究
下一篇:平安银行供应链金融业务应用研究--以CQ分行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