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2-4页 |
| ABSTRACT | 第4-5页 |
| 1 引言 | 第9-15页 |
| 1.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 第9页 |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 1.3 研究思路与技术方法 | 第11-15页 |
| 1.3.1 研究思路 | 第11-12页 |
| 1.3.2 技术方法 | 第12-13页 |
| 1.3.3 论文工作量 | 第13-15页 |
| 2 区域地质特征 | 第15-19页 |
| 2.1 区域地层 | 第16-17页 |
| 2.2 区域构造 | 第17页 |
| 2.3 区域岩浆岩 | 第17-19页 |
| 3 矿床地质特征 | 第19-25页 |
| 3.1 陈家庄花岗伟晶岩型铀矿床 | 第19-21页 |
| 3.1.1 矿区地层 | 第19页 |
| 3.1.2 矿区构造 | 第19-20页 |
| 3.1.3 矿区岩浆岩 | 第20-21页 |
| 3.2 光石沟花岗伟晶岩型铀矿床 | 第21-25页 |
| 3.2.1 矿区地层 | 第21-22页 |
| 3.2.2 矿区构造 | 第22页 |
| 3.2.3 矿区岩浆岩 | 第22-25页 |
| 4 黑云母简介 | 第25-31页 |
| 4.1 黑云母矿物的晶体结构 | 第25-29页 |
| 4.2 黑云母的产状 | 第29页 |
| 4.3 黑云母的成因 | 第29-31页 |
| 5 样品的采集与研究方法 | 第31-43页 |
| 5.1 样品的采集与处理 | 第31-32页 |
| 5.2 岩相学特征 | 第32-38页 |
| 5.2.1 非产铀岩石及其中的黑云母的特征 | 第32-34页 |
| 5.2.2 产铀岩石及其中的黑云母的特征 | 第34-35页 |
| 5.2.3 矿石及其中的黑云母的特征 | 第35-37页 |
| 5.2.4 秦岭群变质岩及其中黑云母的特征 | 第37-38页 |
| 5.3 黑云母形貌及矿物共生组合特征 | 第38-43页 |
| 5.3.1 非产铀岩石中黑云母的形貌及矿物共生组合 | 第39页 |
| 5.3.2 产铀岩石中黑云母的形貌及矿物共生组合 | 第39-40页 |
| 5.3.3 矿石中黑云母的形貌及矿物共生组合 | 第40-41页 |
| 5.3.4 秦岭群变质岩中黑云母的形貌及矿物共生组合 | 第41-43页 |
| 6 黑云母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形成环境 | 第43-57页 |
| 6.1 黑云母的地球化学特征 | 第43-49页 |
| 6.1.1 黑云母的阳离子数 | 第43-48页 |
| 6.1.2 黑云母的成分参数 | 第48-49页 |
| 6.2 黑云母的特征值分析及其分类 | 第49-50页 |
| 6.3 岩浆性质的判别 | 第50-53页 |
| 6.4 岩石物质来源的探讨 | 第53页 |
| 6.5 成岩物理化学条件 | 第53-55页 |
| 6.6 铀成矿意义 | 第55-57页 |
| 7 结论 | 第57-59页 |
| 致谢 | 第59-61页 |
| 参考文献 | 第61-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