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石油、天然气工业论文--油气田开发与开采论文--气田开发与开采论文

西山煤田古交矿区煤层气富集规律及产能主控因素研究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29页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11-12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2-19页
        1.2.1 煤层气富集规律第12-16页
        1.2.2 煤层气井产气量控制因素第16-17页
        1.2.3 古交矿区煤层气勘探开发第17-19页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第19-21页
        1.3.1 研究内容第19-20页
        1.3.2 技术路线第20-21页
    1.4 主要创新点第21-22页
    1.5 完成的主要工作量第22-23页
    参考文献第23-29页
第二章 古交矿区概况第29-43页
    2.1 古交矿区位置第29-30页
    2.2 区域构造特征第30-35页
        2.2.1 构造演化历史第30-31页
        2.2.2 构造形态及断层分布第31-33页
        2.2.3 构造区块的划分第33-35页
    2.3 沉积环境与煤储层展布第35-37页
    2.4 水文地质条件第37-40页
    参考文献第40-43页
第三章 煤层气富集规律第43-87页
    3.1 构造控气作用第44-57页
        3.1.1 构造演化控制煤层气的生成、逸散和保存第44-46页
        3.1.2 现今构造形态对煤层气分布的影响第46-53页
        3.1.3 埋深第53-57页
    3.2 沉积控气作用第57-68页
        3.2.1 成煤环境与煤层展布第57-60页
        3.2.2 煤岩组分第60-63页
        3.2.3 煤层直接顶底板岩性、厚度及煤体结构第63-68页
    3.3 水文地质控气作用第68-76页
        3.3.1 水动力环境第68-72页
        3.3.2 水化学特征第72-76页
    3.4 煤层气分布综合控制特征第76-79页
    3.5 煤层气分布模式划分第79-82页
    参考文献第82-87页
第四章 煤层气井产能特征第87-101页
    4.1 古交矿区煤层气井排采现状第88-90页
    4.2 煤层气井产能评价方法第90-95页
        4.2.1 排采阶段的划分第90-94页
        4.2.2 排采曲线特征第94-95页
    4.3 古交矿区煤层气井产能分级第95-98页
    参考文献第98-101页
第五章 煤层气井产能控制因素第101-133页
    5.1 地质条件对煤层气井产能的控制第103-115页
        5.1.1 煤层气资源量第103-105页
        5.1.2 含气饱和度和临储比第105-107页
        5.1.3 渗透性第107-115页
    5.2 工程措施对煤层气井产能的控制第115-119页
        5.2.1 支撑剂与压裂液注入量第116-117页
        5.2.2 破停压力差与停降压力差第117-119页
    5.3 排采制度对煤层气井产能的控制第119-122页
        5.3.1 产水量第119-121页
        5.3.2 井底流压第121-122页
    5.4 产气量影响因素定量分析第122-127页
        5.4.1 分析方法第122-124页
        5.4.2 分析参数选择第124-125页
        5.4.3 分析结果第125-127页
    参考文献第127-133页
第六章 结论及建议第133-137页
    6.1 结论第133-134页
    6.2 建议第134-137页
致谢第137-139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第139页

论文共13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静力触探技术在水坠坝质量检测中的应用
下一篇:秦岭南坡不同间伐强度下锐齿栎林和油松林水量平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