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物理学论文--真空电子学(电子物理学)论文--凝聚态物理学论文

Dirac费米子体系电子结构--基于Wannier函数的理论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第1章 绪论第9-28页
    1.1 本章引论第9-10页
    1.2 Dirac费米子体系第10-18页
        1.2.1 石墨烯及类似材料第11-14页
        1.2.2 拓扑绝缘体第14-18页
    1.3 固体中的Wannier函数第18-27页
        1.3.1 分析化学成键第18-20页
        1.3.2 计算电极化第20-21页
        1.3.3 Wannier插值第21-24页
        1.3.4 构成正交完备基组第24-25页
        1.3.5 计算拓扑不变量第25-27页
    1.4 论文内容安排第27-28页
第2章 理论方法第28-57页
    2.1 本章引论第28页
    2.2 能带论与第一原理计算方法第28-38页
        2.2.1 从多体到单体问题第28-30页
        2.2.2 Bloch定理、Bloch波和能带结构第30-33页
        2.2.3 密度泛函理论第33-38页
    2.3 几何相与能带拓扑理论第38-48页
        2.3.1 相位与规范变换第38-42页
        2.3.2 固体中的几何相位第42-47页
        2.3.3 几何相相关的物理量第47-48页
    2.4 最大局域化Wannier函数第48-56页
        2.4.1 Wannier函数简介第48-50页
        2.4.2 最大局域化过程第50-53页
        2.4.3 纠缠能带的最大局域化第53-56页
    2.5 本章小结第56-57页
第3章 二维碳基材料中的Dirac锥型能带第57-70页
    3.1 本章引言第57-58页
    3.2 计算方法与模型第58页
    3.3 利用最大局域化Wannier函数分析石墨炔的化学成键第58-59页
    3.4 有效哈密顿量第59-61页
    3.5 石墨炔中Dirac锥存在的机制第61-64页
    3.6 预测具有Dirac锥结构的新型石墨炔材料第64-65页
    3.7 具有四方对称性的新型二维碳结构第65-68页
        3.7.1 正方形石墨烯:赝自旋S = 1 的Dirac-Weyl费米子第66-67页
        3.7.2 T石墨烯:能带折叠造成的“Dirac-like”费米子第67-68页
    3.8 本章小结第68-70页
第4章 能带反折叠方法及其应用第70-84页
    4.1 本章引言第70-71页
    4.2 理论方法第71-74页
        4.2.1 平移群Gp, Gs和Gf第71-72页
        4.2.2 群表示和能带反折叠第72-74页
    4.3 数值实现及应用第74-79页
        4.3.1 UnfoldPW程序及使用方法第74-75页
        4.3.2 反折叠完美石墨烯的紧束缚能带第75-76页
        4.3.3 反折叠SrTiO3衬底上单层FeSe的第一原理能带第76-79页
    4.4 方法扩展:对声子体系能谱的反折叠第79-83页
        4.4.1 声子体系的能带反折叠公式第80页
        4.4.2 具体实例:含扩展态缺陷的碳纳米管第80-83页
    4.5 本章小结第83-84页
第5章 Semi-Dirac型能带中的陈绝缘体相第84-96页
    5.1 本章引言第84-85页
    5.2 Dirac和semi-Dirac锥第85-86页
    5.3 计算方法第86页
    5.4 (TiO2)5/(VO2)3体系的陈绝缘体特征第86-89页
    5.5 第二类semi-Dirac模型第89-92页
    5.6 预测能实现陈绝缘体相的新型复合结构第92-94页
        5.6.1 双钙钛矿结构的La2MnIrO6单层膜第92-93页
        5.6.2 锰插层的碳化硅外延生长石墨烯第93-94页
    5.7 本章小结第94-96页
第6章 铋基III-V族半导体中的拓扑绝缘体相第96-109页
    6.1 本章引言第96-97页
    6.2 计算方法第97页
    6.3 III-Bi体系的电子结构及拓扑性质第97-103页
        6.3.1 能带结构第97-100页
        6.3.2 外加应力打开能隙第100页
        6.3.3 Z2拓扑不变量第100-102页
        6.3.4 Dirac锥型拓扑表面态第102-103页
    6.4 铋掺杂III-V族半导体的拓扑性质第103页
    6.5 在III-V族半导体中实现拓扑绝缘体的普适策略第103-105页
    6.6 其它新型二维拓扑绝缘体材料第105-107页
    6.7 本章小结第107-109页
第7章 量子自旋、量子反常霍尔绝缘体之间的界面态第109-127页
    7.1 本章引言第109-110页
    7.2 理论模型分析第110-114页
    7.3 数值计算第114-118页
        7.3.1 紧束缚模型第114-116页
        7.3.2 材料体系和计算方法第116页
        7.3.3 界面格林函数方法第116-118页
    7.4 结果和讨论第118-126页
        7.4.1 单能谷量子反常霍尔态 (C = 1)第119-122页
        7.4.2 多能谷高陈数量子反常霍尔态 (C = 2)第122-123页
        7.4.3 谷极化量子反常霍尔态 (C = ?1)第123-125页
        7.4.4 氢饱和的铋 (111) 薄膜:第一原理研究第125-126页
    7.5 本章小结第126-127页
第8章 结论第127-130页
参考文献第130-145页
致谢第145-147页
附录A 解析求解石墨炔中Dirac锥的存在性判据第147-150页
    A.1 α,β 和 γ 石墨炔中Dirac锥的存在性判据第147-148页
    A.2 14,14,18-石墨炔中Dirac锥的存在性判据第148-150页
附录B 以平面波为基组的能带反折叠公式第150-151页
附录C (TiO2)5/(VO2)3多层结构的模型分析第151-159页
    C.1 基于对称性的有效模型第151-155页
        C.1.1 镜面对称性第151-152页
        C.1.2 第一类和第二类semi-Dirac模型第152-155页
    C.2 基于Wannier函数的k · p模型第155-159页
        C.2.1 对最大局域化Wannier函数的分析第155-156页
        C.2.2 对第一原理计算结果的k · p分析第156-159页
附录D 解析求解BHZ模型中的QSH/QAH界面态第159-165页
    D.1 BHZ模型中QSH/QAH界面的分析第159-164页
    D.2 关于参数A限制条件的讨论第164-165页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第165-167页

论文共16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面向短文本主题发现及分类研究
下一篇:用量子纠缠刻画低维关联量子物态的拓扑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