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城市规划论文--城市规划布局论文--总体规划论文

城市综合应急避难场所体系规划研究--以张家港市中心城区为例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第一章 总论第8-14页
    1.1 研究背景第8-9页
        1.1.1 城市灾害频发,社会损失严重第8-9页
        1.1.2 综合减灾意识日益加强,防灾规划编制重要性凸显第9页
        1.1.3 防灾规划理论匮乏,编制成效难以检验第9页
    1.2 研究意义第9-10页
        1.2.1 理论贡献第9-10页
        1.2.2 实践意义第10页
    1.3 相关概念界定第10-11页
        1.3.1 城市综合防灾规划第10页
        1.3.2 综合应急避难场所第10-11页
    1.4 研究框架和研究方法第11-14页
        1.4.1 研究方法第11页
        1.4.2 研究基础第11页
        1.4.3 研究框架第11-14页
第二章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第14-20页
    2.1 相关理论基础第14-16页
        2.1.1 系统论第14页
        2.1.2 韧性城市理论第14-16页
    2.2 应急避难场所相关研究综述第16-20页
        2.2.1 防灾体系规划相关研究第16-17页
        2.2.2 避难场所规划建设相关研究第17-20页
第三章 城市综合应急避难场所体系的系统解析第20-31页
    3.1 城市应急避难场所体系的环境分析第20-24页
        3.1.1 城市系统的复杂性和脆弱性第20-21页
        3.1.2 区域灾害系统的多重性和危险性第21-22页
        3.1.3 避难场所是城市防灾空间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第22-23页
        3.1.4 避难场所系统与其环境的相互作用第23-24页
    3.2 城市应急避难场所体系的系统构成第24-28页
        3.2.1 应急避难场所体系的功能第24-25页
        3.2.2 应急避难场所体系的要素第25-26页
        3.2.3 应急避难场所体系的结构第26-28页
    3.3 城市应急避难场所体系的运行机制第28-31页
        3.3.1 灾前避难期第28-29页
        3.3.2 灾后避难期第29页
        3.3.3 恢复重建期第29-31页
第四章 城市综合应急避难场所体系规划的思路和流程第31-40页
    4.1 城市综合应急避难场所体系规划的现存问题第31-32页
        4.1.1 灾害应对的综合性诉求缺失第31页
        4.1.2 城乡一体化的观念薄弱第31页
        4.1.3 与城市总体规划的衔接不明显第31页
        4.1.4 不同规划层次的重点不突出第31-32页
    4.2 城市综合应急避难场所体系的规划原则第32-33页
        4.2.1 与相关规划协调,弹性规划原则第32页
        4.2.2 选址安全、就近布局原则第32页
        4.2.3 综合应对、平灾结合原则第32-33页
    4.3 城市综合应急避难场所体系的规划思路第33-35页
        4.3.1 基于不同灾种响应的应急避难场所规划要求第33-34页
        4.3.2 基于不同区域性质的应急避难场所规划重点第34页
        4.3.3 基于不同规划层次的应急避难场所规划内容第34-35页
    4.4 城市综合应急避难场所的具体规划流程第35-40页
        4.4.1 前期研究阶段第37-38页
        4.4.2 中期布局阶段第38页
        4.4.3 后期管理阶段第38-40页
第五章 实证研究:张家港市中心城区综合应急避难场所体系第40-53页
    5.1 研究区域概况第40-41页
    5.2 张家港市主要灾害风险评估和适宜性评价第41-47页
        5.2.1 主要灾害风险评估第41-44页
        5.2.2 场所适宜性评价第44-47页
    5.3 张家港市应急避难场所需求测算第47-50页
        5.3.1 地震应急避难场所的需求计算第47-49页
        5.3.2 洪水应急避难场所需求估算第49-50页
    5.4 张家港市固定和中心应急避难场所空间布局第50-52页
        5.4.1 固定应急避难场所空间布局第50-51页
        5.4.2 中心避难场所空间布局与要求第51-52页
    5.5 张家港市应急避难场所规划实施第52-53页
        5.5.1 建设时序第52页
        5.5.2 建设保障第52-53页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第53-55页
    6.1 本文结论第53页
    6.2 未来展望第53-55页
致谢第55-56页
主要参考文献第56-60页
插图和附表清单第60-61页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61-62页

论文共6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球形两栖机器人的稳定性分析
下一篇: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监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