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工业经济论文--中国工业经济论文--工业部门经济论文

中国核电发展的风险管控分析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第一章 引言第9-13页
第二章 后福岛时代下核电发展战略的争议第13-15页
    2.1 后福岛时代下全球核电发展第13页
    2.2 我国核电发展现状第13-15页
第三章 核安全知识与我国核电的技术路线第15-20页
    3.1 核科学技术发展运用情况的历史第15-16页
    3.2 核科学技术在各行各业的广泛运用第16-17页
        3.2.1 核农业第16页
        3.2.2 核医学第16页
        3.2.3 工业领域第16页
        3.2.4 环境保护第16页
        3.2.5 其他第16-17页
    3.3 核能发电的优势第17-18页
    3.4 放射性与核辐射第18-20页
第四章 公众对发展核电的社会心理分析第20-40页
    4.1 核电发展中社会“邻避效应”的背景分析第20-21页
    4.2 核能风险认知过程分析第21-23页
    4.3 公众对核电安全风险的认知和接受度的影响因子分析第23-27页
        4.3.1 性别因素分析第23-24页
        4.3.2 距离因子分析第24页
        4.3.3 收益、风险平衡性因素分析第24-25页
        4.3.4 社会阶层差距因素分析第25页
        4.3.5 核知识的教育与普及有效性分析第25-26页
        4.3.6 核安全事故因子影响分析第26页
        4.3.7 公众对核电的消极因子分析:“不情愿地接受”到“被动的接受”第26-27页
    4.4 基于核电站选址所在地的微观实证分析第27-31页
        4.4.1 核电的成本因素分析第28-29页
        4.4.2 核电收益因素分析第29-30页
        4.4.3 核电微观接受程度分析第30-31页
        4.4.4 距离、收益还是教育水平,哪个重要(微观样本的分析框架)第31页
    4.5 核电站接受度因素变化计量实证检验第31-36页
        4.5.1 变量类别及描述第31-33页
        4.5.2 回归模型及结果第33-36页
    4.6 不确定性条件下的风险认知、沟通、提升第36-37页
        4.6.1 个体感知差异分析第36页
        4.6.2 现实经济收益带来亲近感第36-37页
        4.6.3 如何面对公众疑虑第37页
    4.7 核电的邻避抗议第37-40页
        4.7.1 风险社会下的邻避心理分析第37-38页
        4.7.2 邻避的民众与邻避的地方政府第38-40页
第五章 基于管理工程学的核电安全与核电应急管理体系分析第40-52页
    5.1 福岛核事故后我国核电站的安全保障措施第40-41页
    5.2 我国核安全监管体系与核事故应急体系第41-43页
    5.3 核监管与核事故应急管理第43页
    5.4 中国核监管和核事故应急管理现状第43-45页
    5.5 美国核监管和核事故应急经验第45-52页
        5.5.1 美国各联邦政府机构在核监管和核应急中的作用第45-48页
        5.5.2 美国联邦应急管理局辐射应急准各项目介绍第48-49页
        5.5.3 个人的准备工作第49-52页
第六章 核电发展的经济学分析第52-67页
    6.1 影响核电经济性的因素第53-54页
    6.2 经济分析理论框架第54页
    6.3 核能投资的成本收益比较分析第54-67页
        6.3.1 核电成本第54-63页
        6.3.2 核电收益第63页
        6.3.3 核电电价第63页
        6.3.4 收益的不确定性第63-67页
第七章 结论及研究展望第67-70页
    7.1 结论第67-69页
        7.1.1 我国核电面临的契机第67-68页
        7.1.2 我国核电面临的困局第68页
        7.1.3 我国核电发展必然面对乏燃料后处理和高放废物地质处理这两大世界级难题第68-69页
    7.2 研究展望第69-70页
参考文献第70-72页
致谢第72页

论文共7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含DG配网充分式电流保护研究
下一篇:计及随机性的微电网能量优化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