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页 |
| 1 绪论 | 第8-13页 |
| 1.1 论文研究的背景 | 第8页 |
| 1.2 论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8-9页 |
| 1.2.1 论文研究的目的 | 第8-9页 |
| 1.2.2 论文研究的意义 | 第9页 |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 1.3.1 国外桥梁安全性评价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 1.3.2 国内桥梁安全性评价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及结构框架 | 第11-13页 |
| 1.4.1 本文研究的内容 | 第11页 |
| 1.4.2 本文的逻辑框架 | 第11-13页 |
| 2 PC简支箱梁结构安全评价理论分析 | 第13-18页 |
| 2.1 评价理论简介 | 第13-14页 |
| 2.2 PC简支小箱梁安全评价理论 | 第14-16页 |
| 2.2.1 基于规范的技术状况评价 | 第14-15页 |
| 2.2.2 荷载试验评定 | 第15-16页 |
| 2.3 各评价理论的优缺点分析 | 第16-17页 |
| 2.4 本章小结 | 第17-18页 |
| 3 PC简支箱梁结构安全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第18-27页 |
| 3.1 PC简支箱结构安全评价指标构造 | 第18-21页 |
| 3.1.1 PC简支箱梁结构安全评价指标选取原则 | 第18页 |
| 3.1.2 PC简支箱梁结构安全评价指标体系 | 第18-21页 |
| 3.2 PC简支箱梁结构安全评价等级建立 | 第21-22页 |
| 3.3 PC简支箱梁指标评分值确定 | 第22-26页 |
| 3.3.1 PC简支箱梁实测项目单项指标评判标准 | 第22-24页 |
| 3.3.2 PC简支箱梁实测项目指标评分值确定 | 第24页 |
| 3.3.3 PC简支箱梁外观项目评分矩阵建立的标准 | 第24-26页 |
| 3.3.4 PC简支箱梁外观项目评分标准 | 第26页 |
| 3.4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 4 PC简支箱梁结构安全的评价模型的构建 | 第27-36页 |
| 4.1 PC简支箱梁结构安全综合评价思路 | 第27-28页 |
| 4.2 PC简支箱梁结构安全综合评价模型构建 | 第28-33页 |
| 4.2.1 实测项目模型Z_1的构建 | 第28-31页 |
| 4.2.2 外观项目模型Q的构建 | 第31-33页 |
| 4.3 PC简支箱梁计算机模型的建立 | 第33-34页 |
| 4.3.1 梁实测项目模型的建立 | 第33-34页 |
| 4.3.2 外观项目模型的建立 | 第34页 |
| 4.4 本章小结 | 第34-36页 |
| 5 PC简支箱梁结构安全综合评价实例应用 | 第36-60页 |
| 5.1 城市高架桥应用实例 | 第36-54页 |
| 5.1.1 桥梁概况 | 第36-45页 |
| 5.1.2 综合评价评定 | 第45-52页 |
| 5.1.3 分项工程验收规范评定 | 第52-53页 |
| 5.1.4 荷载试验评定 | 第53-54页 |
| 5.2 评定结果对比分析 | 第54页 |
| 5.3 预制箱梁综合评价的计算机程序 | 第54-59页 |
| 5.3.1 预制箱梁实测项目计算机实例 | 第54-57页 |
| 5.3.2 预制箱梁外观项目计算机实例 | 第57-59页 |
| 5.4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 结论 | 第60-61页 |
| 参考文献 | 第61-64页 |
| 附录A | 第64-67页 |
| 附录B | 第67-68页 |
| 附录C | 第68-69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9-70页 |
| 致谢 | 第70-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