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0-12页 |
| ABSTRACT | 第12-13页 |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4-26页 |
| 1.1 世界能源现状 | 第14-16页 |
| 1.2 生物柴油的概述 | 第16页 |
| 1.3 能源微藻的培养 | 第16-20页 |
| 1.3.1 微藻的自养培养 | 第17-18页 |
| 1.3.2 微藻的异养培养 | 第18页 |
| 1.3.3 微藻合成油脂的过程及机理 | 第18-20页 |
| 1.4 提升微藻油脂产量的方法 | 第20-24页 |
| 1.4.1 优化培养法 | 第21-24页 |
| 1.4.2 基因工程 | 第24页 |
| 1.5 本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意义 | 第24-26页 |
| 第二章 光照强度对绿球藻Chlorococcum sphacosum GD的油脂积累影响及其光合活性的研究 | 第26-38页 |
| 2.1 材料和方法 | 第26-30页 |
| 2.1.1 实验材料 | 第26-27页 |
| 2.1.2 实验方法 | 第27-30页 |
| 2.2 结果与讨论 | 第30-36页 |
| 2.2.1 生物量变化 | 第30-31页 |
| 2.2.2 叶绿素含量变化 | 第31-32页 |
| 2.2.3 叶绿素荧光参数变化 | 第32-34页 |
| 2.2.4 尼罗红荧光值的测定 | 第34页 |
| 2.2.5 总脂含量及油脂产率分析 | 第34-36页 |
| 2.3 小结 | 第36-38页 |
| 第三章 不同碳、氮条件对绿球藻Chlorococcum sphacosum GD油脂及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 第38-46页 |
| 3.1 材料和方法 | 第38-39页 |
| 3.1.1 实验材料 | 第38页 |
| 3.1.2 实验方法 | 第38-39页 |
| 3.2 结果与讨论 | 第39-45页 |
| 3.2.1 生物量变化 | 第39-40页 |
| 3.2.2 中性脂变化 | 第40-41页 |
| 3.2.3 有机物变化 | 第41-44页 |
| 3.2.4 培养基糖、pH的变化 | 第44-45页 |
| 3.3 小结 | 第45-46页 |
| 第四章 不同NaCl浓度对绿球藻Chlorococcum sphacosum GD产油效率的影响 | 第46-56页 |
| 4.1 材料和方法 | 第46-48页 |
| 4.1.1 实验材料 | 第46页 |
| 4.1.2 实验方法 | 第46-48页 |
| 4.2 结果与讨论 | 第48-54页 |
| 4.2.1 细胞数与OD值的标准曲线 | 第48页 |
| 4.2.2 生物量变化 | 第48-49页 |
| 4.2.3 中性脂变化 | 第49-50页 |
| 4.2.4 细胞脂类荧光、PI荧光的变化 | 第50-53页 |
| 4.2.5 脂肪酸组分分析 | 第53-54页 |
| 4.3 小结 | 第54-56页 |
| 第五章 结论 | 第56-58页 |
| 参考文献 | 第58-69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69-70页 |
| 致谢 | 第70-71页 |
|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 第71-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