橡胶密封圈尺寸及缺陷的机器视觉检测系统研究
| 致谢 | 第5-6页 |
| 摘要 | 第6-7页 |
| Abstract | 第7-8页 |
| 1 绪论 | 第15-18页 |
| 1.1 橡胶密封圈国内外检测技术发展 | 第15-16页 |
| 1.1.1 橡胶密封圈国外检测技术发展 | 第15页 |
| 1.1.2 橡胶密封圈国内检测技术发展 | 第15-16页 |
| 1.2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6页 |
| 1.3 本文研究内容 | 第16-18页 |
| 2 检测系统硬件设计 | 第18-36页 |
| 2.1 总体方案设计 | 第19-20页 |
| 2.2 光源系统 | 第20-31页 |
| 2.2.1 光源分类 | 第20-21页 |
| 2.2.2 照明方式 | 第21-22页 |
| 2.2.3 光源设计 | 第22-26页 |
| 2.2.4 光源均匀性验证 | 第26-27页 |
| 2.2.5 光源控制电路设计 | 第27-31页 |
| 2.3 图像采集系统 | 第31-33页 |
| 2.3.1 相机选型 | 第31-33页 |
| 2.3.2 镜头选型 | 第33页 |
| 2.4 机械传动系统 | 第33-35页 |
| 2.5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 3 图像处理算法 | 第36-47页 |
| 3.1 图像处理流程 | 第36页 |
| 3.2 图像滤波 | 第36-40页 |
| 3.2.1 均值滤波 | 第37页 |
| 3.2.2 高斯滤波 | 第37-38页 |
| 3.2.3 中值滤波 | 第38-39页 |
| 3.2.4 改进的加权快速中值滤波 | 第39页 |
| 3.2.5 实验对比 | 第39-40页 |
| 3.3 图像分割 | 第40-45页 |
| 3.3.1 基于阈值的图像分割 | 第41-43页 |
| 3.3.2 基于区域的图像分割 | 第43页 |
| 3.3.3 分水岭分割 | 第43-44页 |
| 3.3.4 实验对比 | 第44-45页 |
| 3.4 二值形态学处理 | 第45-46页 |
| 3.5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 4 橡胶密封圈尺寸检测 | 第47-57页 |
| 4.1 检测系统标定 | 第47-49页 |
| 4.2 尺寸测量 | 第49-54页 |
| 4.2.1 边缘图像采集 | 第49-50页 |
| 4.2.2 图像滤波 | 第50-51页 |
| 4.2.3 图像分割 | 第51页 |
| 4.2.4 边缘提取 | 第51-52页 |
| 4.2.5 边缘坐标计算 | 第52-54页 |
| 4.2.6 最小二乘法拟合圆 | 第54页 |
| 4.3 实验数据与分析 | 第54-56页 |
| 4.4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 5 橡胶密封圈表面缺陷检测 | 第57-62页 |
| 5.1 图像预处理 | 第57-58页 |
| 5.1.1 图像滤波 | 第57页 |
| 5.1.2 图像分割 | 第57-58页 |
| 5.1.3 形态学处理 | 第58页 |
| 5.2 缺陷识别 | 第58-61页 |
| 5.2.1 缺陷几何特性 | 第59页 |
| 5.2.2 缺陷标记与识别 | 第59-61页 |
| 5.3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 6 软件设计 | 第62-68页 |
| 6.1 单片机程序设计 | 第62-63页 |
| 6.2 光源上位机控制程序 | 第63-64页 |
| 6.3 橡胶密封圈检测软件 | 第64-66页 |
| 6.4 本章小结 | 第66-68页 |
| 7 总结与展望 | 第68-70页 |
| 7.1 全文总结 | 第68-69页 |
| 7.2 展望 | 第69-70页 |
| 参考文献 | 第70-73页 |
| 作者简历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