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一、绪论 | 第11-17页 |
(一) 问题的提出 | 第11-12页 |
(二) 选题意义 | 第12页 |
(三) 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四) 文献综述 | 第13-17页 |
1. 国内外研究简述 | 第13-15页 |
2. 研究述评 | 第15-17页 |
二、大学生自主意识的内涵及其不足的表征 | 第17-26页 |
(一) 大学生自主意识的内涵 | 第17-23页 |
1. 什么是自主意识 | 第17-19页 |
2. 自主意识的特点 | 第19-21页 |
3. 自主意识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意义 | 第21-23页 |
(二) 大学生自主意识不足的表征 | 第23-26页 |
1. 思想与行为上的不独立 | 第23页 |
2. 行为上的不自控 | 第23-24页 |
3. 实践活动上的不主动、不自觉 | 第24-26页 |
三、大学生自主意识与信息环境的关系 | 第26-44页 |
(一) 信息与信息环境 | 第26-32页 |
1. 什么是信息 | 第26-27页 |
2. 什么是信息环境 | 第27-29页 |
3. 信息环境的特点 | 第29-32页 |
(二) 信息环境对大学生自主意识形成的正向影响 | 第32-36页 |
1. 自主空间扩张,大学生的自主意识“恣意”生长 | 第33-34页 |
2. 部分自主能力强化,大学生自主意识加速生长 | 第34-35页 |
3. 个性化发展,大学生的自主意识健康生长 | 第35-36页 |
(三) 信息环境对大学生自主意识形成的负向影响 | 第36-44页 |
1. “三观”偏移,大学生的自主意识无“心”生长 | 第36-38页 |
2. 注意力耗散,大学生的自主意识生长迟缓 | 第38-39页 |
3. 实践能力弱化,大学生的自主意识无“力”生长 | 第39-41页 |
4. 人格异化发展,大学生的自主意识畸形生长 | 第41-44页 |
四、信息环境中大学生自主意识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44-52页 |
(一) 信息环境系统失调 | 第44-46页 |
1. 社会现实环境制约:观念趋于消极与偏差 | 第44-45页 |
2. 信息环境浊化:不良观念泛滥 | 第45-46页 |
(二) 大学生信息能力“贫困” | 第46-48页 |
1. 信息技术知识匮乏:信息技术能力不足 | 第46-47页 |
2. 忽视校园信息实践活动:信息处理能力与信息利用能力弱 | 第47页 |
3. 自控意识淡薄:信息免疫力低 | 第47-48页 |
(三) 虚拟现实的“诱惑” | 第48-49页 |
1. 沉迷虚拟世界:过度依赖手机与电脑 | 第48-49页 |
2 虚拟实践作用异化:现实社会实践活动失宠 | 第49页 |
(四) 大学生独立人格“发育不良” | 第49-52页 |
1. 滋生信息网络技术依赖心理:独立人格意识缺失 | 第50页 |
2. 依附信息网络技术:人文精神缺失 | 第50-52页 |
五、信息环境中大学生自主意识的培养对策 | 第52-67页 |
(一) 优化信息环境系统,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 | 第52-55页 |
1. 优化社会现实环境,促使大学生“三观”积极健康成长 | 第52-53页 |
2. 净化信息环境,消解不良观念对大学生“三观”的侵蚀 | 第53-54页 |
3. 加强高校“两课”信息网络化建设,促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 | 第54-55页 |
(二) 培养大学生信息能力,破解大学生注意力耗散的困境 | 第55-59页 |
1. 开设信息技术课程,培养大学生掌握与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 | 第56-57页 |
2. 精心组织校园信息实践活动,培养大学生信息处理与信息利用的能力 | 第57-58页 |
3. 强化自控意识,增强大学生的信息免疫力 | 第58-59页 |
(三) 强化实践环节,以丰富的情感体验增强大学生的自我认知 | 第59-62页 |
1. 着力构建“魅力”课堂,促使大学生告别“手机”与“电脑”体验课堂活动 | 第59-60页 |
2. “硬化”社会实践环节,促使大学生在体验社会实践活动中提升实践能力 | 第60-62页 |
(四) 培养独立人格意识,促使大学生独立人格的养成 | 第62-67页 |
1. 加强网络与信息心理教育,促使大学生克服信息与网络依赖心理 | 第62-63页 |
2. 加强独立人格教育,增强大学生的独立人格意识 | 第63-64页 |
3. 培育人文精神,促使大学生正确看待与驾驭信息网络技术 | 第64-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0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70-71页 |
致谢 | 第71-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