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绪论 | 第7-11页 |
一、选题目的及意义 | 第7-8页 |
二、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 第8-9页 |
(一) 国外研究概述 | 第8页 |
(二) 国内研究概述 | 第8-9页 |
三、理论依据和研究方法 | 第9-10页 |
(一) 理论依据 | 第9-10页 |
(二) 研究方法 | 第10页 |
四、思路和创新点 | 第10-11页 |
第一章 基层文化站研究背景 | 第11-16页 |
一、发展历史 | 第11-13页 |
(一) 文化站的雏形 | 第11页 |
(二) 文化站的第一次兴起-国家力量 | 第11-12页 |
(三) 文化站的第二次兴起-市场力量 | 第12页 |
(四) 文化站的第三次兴起-社会力量 | 第12-13页 |
二、职能定位 | 第13-14页 |
(一) 基本职能 | 第13-14页 |
(二) 功能定位 | 第14页 |
三、发展形势 | 第14-16页 |
(一) 全面深化改革战略的实施对文化体制改革提出了新要求 | 第14-15页 |
(二) 依法治国方略加快推进对增强文化治理能力提出了新要求 | 第15页 |
(三) 人民群众的文化消费需求对文化产品供给提出了新要求 | 第15页 |
(四) 高新技术的发展对转变文化发展方式提出了新要求 | 第15-16页 |
第二章 我国文化站总体现状与特征 | 第16-20页 |
一、总体现状 | 第16-18页 |
(一) 总体情况 | 第16-17页 |
(二) 区域差异 | 第17-18页 |
二、总体特征 | 第18-20页 |
(一) 综合性 | 第18页 |
(二) 文化性 | 第18页 |
(三) 公益性 | 第18-19页 |
(四) 基本性 | 第19页 |
(五) 便利性 | 第19-20页 |
第三章 Y县文化站服务存在的问题与原因 | 第20-34页 |
一、实证研究 | 第20-29页 |
(一) 问卷调查 | 第20-26页 |
(二) 访问谈话 | 第26-27页 |
(三) 实地走访 | 第27-29页 |
二、从四个方面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 第29-34页 |
(一) 基础设施方面 | 第29-31页 |
(二) 财政经费方面 | 第31-32页 |
(三) 队伍建设方面 | 第32-33页 |
(四) 服务供需方面 | 第33-34页 |
第四章 完善基层文化站服务的对策建议 | 第34-41页 |
一、完善顶层设计 | 第34-35页 |
(一) 完善文化工作考核机制 | 第34页 |
(二) 探索领导责任追究制 | 第34-35页 |
(三) 理顺文化站与基层政府、业务主管部门的关系 | 第35页 |
二、转变工作思路 | 第35-37页 |
(一) 支持、辅导民间文化特色表演团体 | 第35-36页 |
(二) 发掘、培养本土文化能人艺术骨干 | 第36页 |
(三) 按需采购公共文化服务,实现供给多样化 | 第36-37页 |
三、重视队伍建设 | 第37-38页 |
(一) 落实基层待遇,稳定文化队伍 | 第37页 |
(二) 岗位业务培训和优秀人才选拔 | 第37-38页 |
(三) 设立绩效考核与奖惩激励制度 | 第38页 |
四、保障服务经费 | 第38-39页 |
(一) 继续加大财政支持力度 | 第38页 |
(二) 科学管理资金,统筹分配资源 | 第38-39页 |
(三) 创新文化经费投入机制 | 第39页 |
五、创新工作方式 | 第39-41页 |
(一) 探索公共文化服务网格化管理模式 | 第39页 |
(二) 鼓励民间资本参与政府公共文化建设 | 第39-40页 |
(三) 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提升文化服务质量 | 第40-41页 |
结论 | 第41-42页 |
后记 | 第42-43页 |
附录:文化站情况问卷调查 | 第43-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