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23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3-16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3-14页 |
1.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4-16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评述 | 第16-19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7-18页 |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 第18-19页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9-21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9-20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20-21页 |
1.4 本文的创新点 | 第21-23页 |
第二章 相关理论基础 | 第23-35页 |
2.1 公租房PFI融资模式的基本理论 | 第23-29页 |
2.1.1 公租房PFI融资模式的使用原则 | 第23页 |
2.1.2 公租房PFI融资模式的组织结构 | 第23-28页 |
2.1.3 公租房PFI融资模式的运作流程 | 第28-29页 |
2.2 PFI融资模式风险管理概述 | 第29-32页 |
2.2.1 PFI融资模式风险的涵义与特点 | 第29-30页 |
2.2.2 PFI融资模式风险管理的流程 | 第30-31页 |
2.2.3 PFI融资模式的风险分担原则 | 第31-32页 |
2.3 博弈理论相关概念 | 第32-35页 |
2.3.1 博弈 | 第32-33页 |
2.3.2 博弈的分类 | 第33-35页 |
第三章 M公租房项目的融资模式及应用现状 | 第35-43页 |
3.1 M公租房项目概况 | 第35-39页 |
3.1.1 M公租房项目的建设背景 | 第35-36页 |
3.1.2 M公租房项目的建设概况 | 第36-39页 |
3.2 M公租房项目PFI融资模式方式 | 第39-40页 |
3.2.1 M公租房项目PFI融资的参与者 | 第39-40页 |
3.2.2 M公租房项目PFI融资模式的具体方式 | 第40页 |
3.3 M公租房项目PFI融资模式投资方式 | 第40-43页 |
3.3.1 资本补贴模式 | 第40页 |
3.3.2 运营补贴模式 | 第40-43页 |
第四章 M公租房项目PFI融资模式的风险识别及分担 | 第43-53页 |
4.1 M公租房项目PFI融资风险识别流程及方法 | 第43-44页 |
4.1.1 M公租房项目PFI融资风险识别流程图 | 第43页 |
4.1.2 M公租房项目PFI融资风险识别方法 | 第43-44页 |
4.2 M公租房项目PFI融资模式风险识别 | 第44-50页 |
4.2.1 M公租房建设中的系统风险 | 第44-45页 |
4.2.2 M公租房建设中的非系统风险 | 第45-48页 |
4.2.3 M公租房项目风险分析 | 第48-49页 |
4.2.4 M公租房项目风险总结 | 第49-50页 |
4.3 M公租房项目PFI融资模式风险分担 | 第50-53页 |
4.3.1 风险分担阶段流程构建图 | 第50页 |
4.3.2 风险分担框架图 | 第50-53页 |
第五章 M公租房项目PFI融资模式的风险应对 | 第53-63页 |
5.1 M公租房项目PFI融资模式下的博弈分析 | 第53-60页 |
5.1.1 博弈的模型构建 | 第53-54页 |
5.1.2 博弈的模型分析 | 第54-57页 |
5.1.3 M公租房项目PFI融资模式的利益分配模型 | 第57-58页 |
5.1.4 M公租房项目PFI融资模式的利益分配 | 第58-60页 |
5.2 M公租房项目PFI融资系统风险对策 | 第60-61页 |
5.2.1 建立政府监管体系和扶持力度,规范金融市场 | 第60页 |
5.2.2 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完善政府政策 | 第60页 |
5.2.3 建立行为导向和行为归化制度 | 第60-61页 |
5.3 M公租房项目PFI融资非系统风险对策 | 第61-63页 |
5.3.1 采用三级网络计划进行运作 | 第61页 |
5.3.2 引进先进的管理经验 | 第61页 |
5.3.3 加强项目风险管理 | 第61页 |
5.3.4 进行环境系统控制 | 第61-63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3-65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63页 |
6.2 未来研究展望 | 第63-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9页 |
作者简介 | 第69页 |
攻读硕士研究生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9页 |
攻读硕士研究生期间参加的科研课题 | 第69-71页 |
致谢 | 第71页 |